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麦道夫骗翻全球有钱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6日 22:37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高和平 北京报道

  最强欺诈案考问美国金融监管体系

  陷在全球金融危机下,金融界依然麻烦不断。纳斯达克前主席麦道夫,精心编织了20年的骗局,在一一被揭穿之后,500亿美元的黑洞掀翻了全球金融业。

  本周,麦道夫诈骗案又有最新进展。已有包括国际奥委会、全球女首富欧莱雅集团继承人在内的受害者浮出水面。而法国一知名基金经理,由于损失惨重,无法面对客户的“指责”,选择了自杀身亡。

  在业内人士看来,麦道夫诈骗案凸显了美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漏洞。

  一周盘面情况,12月24日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表明,在未来几个月失业率预计还将继续上升的形势下,消费者仍在紧缩开支,美国经济前景依旧黯淡。

  2008年12月24日美国股市仅交易至美国东部时间下午1点就提前收盘,但受圣诞节到来影响,美股小幅上扬。

  截至收盘,道琼斯指数上涨48.99点,涨幅0.58%,收报8468.48点。金融股领涨,美国银行上涨6.1%,花旗集团上涨4%,摩根大通上涨2.5%。

  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4.99点,报收868.15点,涨幅0.58%。

  科技股上涨3.36点,纳斯达克指数收报1524.90点,涨幅0.22%。

  欧洲股市方面,受阿斯利康和富通银行股价下跌拖累,24日欧股收低。欧洲各主要国家股市中,英国富时100指数下跌了0.9%,收于4216.59点。法国CAC-40 指数下跌了0.4%,收于3116.21点。

  监管机构承认疏忽

  在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风险管理教授谢世清看来,麦道夫事件充分说明了美国金融监管的不严。“以美国对冲基金的监管为例,由于多种原因,美国国内对冲基金的监管体系本就脆弱,而某些对冲基金还涉及到国际监管,这方面的监管更是松懈。”

  据外电报道,在过去十多年间,有不少业内人士对麦道夫的投资提出过质疑。曾经是麦道夫竞争对手的马克伯罗斯就在1999年提出其投资收益结果是虚假的。但一直没有引起美国金融监管机构的重视。

  仅从投资收益角度看,在过去的十多年间,无论是何种市场环境下,麦道夫管理的基金平均保持每月1%的收益,这其实早该引起怀疑?

  麦道夫事件,凸显美国金融监管之殇。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考克斯24日已经发表声明,承认在监管麦道夫及其公司中,存在多处明显疏忽。

  考克斯表示,调查中发现麦道夫有好几套账本和伪造文书,并向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提供有关其咨询活动的虚假信息。从1999年开始,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接到对麦道夫可信而具体的指控,但由于未作大力挖掘,仅依靠麦道夫自愿提供的报表和报告,从未发出要求提交更多信息的传票。

  更多名人受害

  “麦道夫诈骗案只是个别案例,谈不上对美国目前经济现状的严重影响。”谢世清告诉记者。

  在目前严重的金融危机下,麦道夫案件更多的可能是对投资者信心的影响。

  业内人士认为,麦道夫诈骗案更多是对投资人心理的一次非常致命打击。在全球金融危机下,一次一次曝出来的事件,一次一次击破投资者原来预想的心理底线。

  庞氏骗局是一种最古老和最常见的投资诈骗,是金字塔骗局的变体。麦道夫就是使用了这种最简单的骗局,却雷倒了全世界的金融精英。

  麦道夫骗局掀开后,受害者越来越多,更多的知名人士牵扯进案件中来。

  2008年12月23日,法国知名基金经理的自杀震撼了业界。据法国《论坛报》报道,自杀身亡的“通国际”投资公司发起人蒂里·德拉维莱切特现年65岁,他所掌管的大约20亿欧元资金中,有15亿欧元投入麦道夫所设基金。

  而2008年12月24日,纽约大学向纽约州的曼哈顿地方法庭提起了诉讼,称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前主席梅尔金麾下的两家基金在麦道夫公司中的投资为该大学带来了2400多万美元的损失。

    新浪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