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尔山
12月10日,上一个星期三,麦道夫告诉他的公司的两名高级员工,“这只是一个弥天大谎”,这“根本就是一个大型庞氏骗局”——从新闻报道看到美国检察人员递交法院的起诉书上有这样两句直接引语,你会想到什么?
我首先想到的是搜索引擎,把文章当中出现的两个关键的英文单词拿出来,先是把“庞氏骗局”放在“高级搜索”一栏,单独进行搜索,然后加上“麦道夫”这个单词,再做一次搜索,结果,在12月17日上午得到分别为551000项和78400项的记录。
这可以说明两件事:一是关于庞氏骗局的讨论早就开始,而且从未停息;二是麦道夫事件只不过再次将它摆在聚光灯下,使其出现次数突然有了一个激增。
这跟读者的感受是一致的。尤其在过去这个星期,通过各种语言的连续报道,记者们实际上等于叫全世界读者们重新学习了一次庞氏骗局。
接下来引出另一个问题:假如庞氏骗局并不新鲜,也不复杂——若从中国的经验来看,似乎最容易联想到的可能的受害人要么来自信息相对闭塞的地方,要么年纪偏大,说到底都是没有经验,没有想过有人会骗自己,把自己拉进“老鼠会”这样的陷阱,而“老鼠会”就是庞氏骗局在中国更广为人知的另一个名字——那么,从旁观者的角度就想知道,为什么像汇丰控股这样一些国际知名的大型金融机构也会成为受害者,为什么他们作为专业人士也会上当?
实际情况是,这个问题已经随着麦道夫骗局的受害人以及担心自己可能受害的人开始寻求保护而浮出水面。作为事后的补偿措施,除了等待法院将麦道夫的公司清盘而希望从中获得一点赔偿,批评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为首的相关监管机构没有尽职,没有对麦道夫的公司进行法定监管,甚至提起法律诉讼,也是一个选择,但这大概更适合由直接投资于麦道夫名下公司,知道自己的钱是交给麦道夫的受害人提出,要求有关监管机构承担相应责任。
然而,现在看来,如同美国一些律师所说,陷入麦道夫这个500亿美元骗局的众多受害人,他们当中有很大一部分并不符合“直接投资者”的条件,有些人甚至可能没有听说过麦道夫的名字,而是由他们委托的金融机构选择了麦道夫,并且把他们的钱交给了这个人,从而完成这个间接投资。因此,律师认为,这些金融机构同样可能需要承担责任,最起码,他们的客户同样可以考虑对他们提起诉讼,要求赔偿。毕竟这些金融机构作为受委托者,是以其专业知识换取客户的信任,让客户愿意付费采用他们的投资服务,请他们担当投资顾问,拿自己的钱去投资。
可是,这些看上去非常专业的人却上了一个古老骗局的当。这对已经陷入信心危机的很多时候简单以“华尔街”作为统称的金融业实在是雪上加霜。
说到底,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为首的相关监管机构的法定职责,只是确保有关公司符合一些公认的最低标准,属于必要条件,跟金融机构作为投资顾问,宣称可以为客户找到稳妥可靠的投资方案不在一个层次——这就好比交通法规的作用是确定一个行为底线,由此确保车辆和行人都能各行其道,但一个从来没有违反交通规则的驾车人士是不是就能参加职业比赛,却不是交警需要判断的事情,不在交通法规的范畴,而要由另外一些专业人士借助另外一些专业知识来完成,两者是不能互相取代或混为一谈。
从这个角度看,已经见诸报端的一些分析人士的警告是有道理的。他们认为麦道夫骗局的可怕影响其实在于它进一步动摇了人们对金融业的信心,而这种信心本来已经摇摇欲坠,这个损害很可能超出500亿美元的范畴。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