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管信用卡市场相对于美国11.9万亿美元按揭市场只是较小的一部分,但其损失所带来的病痛并不轻。这是因为大多数信用卡债务是无抵押的,消费者在开立卡户时并不需支付首期或预缴款。如果他们停止每月的支付而导致卡债成为坏账,卡公司根本找不到相关资产作为补偿。
而更糟的是,信用卡领域面临的次贷(sub-prime)威胁更大。在未偿还信用卡债务中,资信分数较低的高风险借款人约占30%,而在按揭贷款中,这一比例只有11%。在华盛顿互惠银行的信用卡业务组合中,45%属于次贷。这对摩根大通而言是件头痛的事,因它于9月25日同意以19亿美元收购了华盛顿互惠银行信用卡业务及其他资产。
仅次于摩根大通的第二大发卡商美国银行的情况也不乐观。根据美银10月6日的业绩披露,在其1840亿美元信用卡组合中,30亿美元已成坏账,比上年大增50%。再加上次贷及其他财务问题的困扰,美银不得不将股息分红减半,并宣布发行100亿美元的新股。但市场拒绝了美银的新股发行。
同样,以高端客户为主的美国运通最近也把信用卡损失拨备从8.1亿美元提高至15亿美元,约是去年第四季度4.4亿美元拨备的3.5倍,反映高端消费者的市场情形也不乐观。
修补政策难奏效
面对即将引爆的信用卡炸弹,美国监管当局试图扭转局势,针对业内为了赚取高额回报而不顾风险大肆扩张业务的一些滥权及不规范手法,提出了许多限制措施,如禁止滥收费用,打击不规范支付手法,以及限制提高利率等。最近美联储也推出新的规则,持卡人在因迟交款项而受罚前,应有21日宽限期,而非目前某些发卡商允许的几天时间。另一项提交国会通过的类似法案,允许银行只能对消费者的未来卡数而非现有账目提高利率。
上述法令提案要得到参议院投票表决,估计最早也要到明年初,而美联储的规则估计也要到明年初才能实行。美国金融机构再遭打击似乎已难以避免。
就算当局推动的法令和规则能及时出台,恐怕也难以扭转目前信用卡市场的艰难局面。因为信用卡坏账和次贷危机一样,只是美国多年来严重结构性问题的某种反映。美国庞大的经常账赤字持续逾15年,而国债更是累积如山。美国全国上下从政府到企业再到个人都负债累累,尤其是居民储蓄率接近于零甚至是负数,消费者靠银行借贷及信用卡透支维持超前消费。过去10年美国消费平均增长3.6%,而同期经济增长却只有2.9%。自2001年以来,超额消费已高达3万多亿美元,消费者负债每年平均增长7.5%。
由于储蓄率低,债台高筑,过度消费模式造成美国经济失衡。而当局者从不去(或不愿或不敢)解决经济深层次问题——过度依赖消费扩张,而只是在一般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上兜圈子。这种方法确实有助纾缓市场危机或波动时的震荡,但并未解决内在结构问题,反而可能为下一次失衡埋下隐患。美国政府近期面对金融海啸而推出的7000亿美元救市措施,以及前述为防止信用卡炸弹引爆而采取的一些补救方法,恐怕也是如此。(作者为中银香港高级经济研究员)
小调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