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朱民:中国是新兴市场中受危机影响最小的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5日 09:43  央视2套

  主持人:今天再次走进直播间的是中国银行副行长、著名经济学家朱民先生,您好!这场危机对于中国的影响有限,您是否认同这样的观点,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或者是新兴市场当中受危机影响最小的?

  朱民:这个判定是对的,我同意温总理所说的话。举一个简单例子,雷曼破产,中国持有雷曼债券7.25亿美金,相当于雷曼7500亿资产。中国金融业在雷曼存款非常小,我们对金融直接的影响应该不大。这得益于过去多年的改革,加上风险管理,加上风险控制机制。从证券来看,从6000点跌到2000点,以前担心的挪用客户资金都没有发生。所以整个市场的治理和管制好得多。保险业我们也看到经过上市以后,把以前保费的问题也解决。经过十年的努力,中国的金融业比以前强大很多,也是我们这次影响比较小的原因。过去十年大家在做什么事,中国十年努力,把金融系统基本上建立起来,而且做了很大的改革,打了框架。但是美国在十年做了什么,把金融泡沫做大。美国这十年里金融资本债券涨了十倍,特别现在讲信用违约的产品从一万亿增加到62万亿,这是造成这个问题很重要的原因。美国把金融泡沫化,我们做了扎实的改革,今天我们受的影响在发展中国家是最小的。

  主持人:全球的股市都在井喷,为什么偏偏中国的股市就下跌,就这个问题我们请教著名经济学家中国银行副行长朱民先生,朱行长,为什么?

  朱民:我觉得这个很有意思,这说明中国的股市和世界的股市既有同步性也有不一致性。因为中国的股市基本上还是自己自成体系的股市,QFI还是很小,还受国内因素影响比较大。影响股市有几个,第一个是GDP增长速度,第二是利率水平,第三是公司业绩,第三是股价,第四是流动性,这是影响股市比较大的基本面。从国内情况来看,今天情况很明显地表明国内投资者更多关注国内的经济面。

  主持人:国际这种金融风暴的走势占20%的影响,80%的影响中国投资者对于中国经济不确定性的判断。

  朱民:今天情况看,我同意你的分析。中国股民心理上关心市场的影响,但是整体上来讲还看中国的未来,大家对宏观经济的走势整个的发展,可能还是有点不确定,所以出现了反向的运动,我觉得市场的波动也是很正常的事。

  主持人:我们要想一想为什么金融股会在一夜之间发生一百八十度转变,中国股市前一天上涨,今天下跌也和金融股有很大关系。

  朱民:对金融股的变化,我觉得也是比较意外的事情。总体来说中国金融业还是很健康,甚至影响比较小。所以总体来说应该不会产生很大的问题。但是反过来说大家会有一个直接的感觉,如果经济放慢了,或者经济出现了问题,金融企业不良资产贷款会增加,这样会影响利润,如果降息会使得金融业逆差发生变化,也会减少收入,这样会产生一些影响。也许这起到很大的作用。当然市场的变化,总体而言金融业比较健康。

  主持人:大家对金融业的发展有一些担心是多余的。

  朱民: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投资者判断不一样,还是得看基本面。总体金融业,我们看到利润增长,上半年利润增长都是30%以上,这个水平在国际上也是相当不错。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说,金融业整体的层面是好,大家最担心宏观经济变化所引起不良资产的变化,我想随着时间的过程,大家对这个看得比较明确,也会有一些新的判断。

  主持人:谢谢朱民行长,稍候将继续与朱民行长讨论。

  殷勇:全球这种金融的动荡,应该说对我们深圳来说,我们感受应该更加直接。

  殷一民:公司在过去几年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我相信后面还会保持高速发展。公司在成立十几年以来持续地在技术上面投入,每年我们投入在研发上的费用不断增长,在最近几年研发上投入增长比例甚至超过销售增长比例,现在五万多员工有两万多从事研发的职员。

  主持人:朱行长今天早晨我们看到报纸上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卡恩说,我们可能已经看到这场危机最坏的一天,这一天已经在我们身后,最可怕的一天已经过去,您认同这种判断吗?

  朱民:他用词很谨慎,他用可能,我觉得很难讲,第一个问题,大型金融机构的破产会造成政府直接注资。第二,对存款准备金加保险,美国加了一倍,欧洲几个国家提供无限制担保,所以居民排队到银行挤兑不会发生。但是这只是在两端,银行不破灭。这次很大的特征,就是产品高科技复杂性,所有环境拧在一起,我们讲CBU这个产品,美国用几千亿的资金要解决流动性,把产品挖掘重新到市场上买这个产品,把这个分开并消化这是很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生很多种小银行破产,很多基金破产,这个市场会非常波动,我不认为困难已经过去,这个困难表现的程度不一样。

  主持人:昨天到今天欧美股市强劲的大涨,史上最大的涨幅未必一定可持续?

  朱民:我完全同意这个观点。我讲星期五的案例,全世界看美国的股市,在开场20分钟左右,美国股市大跌700点,从700点在20分钟上升700点,上升又逐渐缓缓的曲线慢慢走,又重新到700点,然后最后又下降大概138点左右。所以这个如此大的波动,在开始四五个小时之内,这本身表明投资者的信心很不确定,所以从现在来说市场的波动是必然。

  主持人:股市天性就是如此,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所有人都说行的时候就上去了。所有人说不行的时候,危机没有那么严重,也往下走。今天我翻阅国外很多新的杂志,今天看到一篇文章,里面提到非常有意思的观点,美国经济包括世界经济未来的走势,用三个字母来形容,我打印了一份,给朱老实说宣传题,他说UVL,U的意思是美国经济出现U型发展态势,逐渐下跌,下跌会持续一段时间会反弹。V就是说美国经济包括世界经济下跌之后会立刻反弹,最可怕的是L型,下跌之后再持续一段时间,不知道会持续多长时间,UVL表示世界经济未来出现的走势。朱行长选择哪个?

  朱民:我同意他的观点,美国经济的走向走L,这个L不是这里永远这么下去,经济走势会回升,把U的底部大大加深加长,在经济方面会比较长。为什么美国经济会衰退比较长,我想有几个原因。一个原因美国现在政府的注资,我把它加在一起8500亿,加上ARG850亿,加上对两防2000亿,再加上货币市场500亿,再加上流动2000亿,美国为这件事承诺已经是1.8万亿。下面一个问题,今天是美国政府拯救华尔街,明天谁来拯救美国政府,无非就是三个出路,一个是印钞票,发债用两种方式,第一项海外发债券,第二是向老百姓发债,征税。我们看看海外的情况,现在全世界国外政府持美国债券1.5万亿,全世界持有美国的准政府债券1万多左右,总体25000亿,再让持有1800亿,这不太可能。最终导致美元走软,通货膨胀上升,这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从金融方面,很大的问题是金融不良资产很大,美国和欧洲大概要础设,因为现在在降低杠杆比例,特别像高盛摩根史丹利,变成控股银行以后,至少得减一半以上。整个借贷行为要萎缩。

  主持人:我们要为美国经济会出现一段时间的经济衰退做好准备。

  汉婴您好!能不能介绍美国股市最新的情况?

  吴汉婴:美股在周一大幅反弹之后,周二开盘后继续高开。具体的情况是这样,三大股指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211.94,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51.42。

  主持人:美国各大媒体对昨天股市有什么评论,刚才我们和中国银行副行长探讨未来的走势,朱行长认为这种井喷的情况不会持续很久,美国媒体及你周围人群怎么判断?

  吴汉婴:我想用大悲大喜来形容近一周美股所经历的状况。许多人把美股本周一开盘走势当做试金石,来检验全球政府的救市措施能否挽救股市的信心。而上周股市的暴跌有分析预言,股市下跌空间有限,也有悲观人士预计,美股底部未明。根据人士分析,主要原因全球多国承诺,将向银行注入资金,以提正全球金融系统。同时也有一些人士警告说周一市场狂热程度比上周恐慌程度,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所谓是物极必反,市场涨势如同跌势一样,给人一种很难持续感觉。同时周一是哥伦布日的假期,也有许多信贷市场也因此休市,一些市场人士认为政府救市举措没接受真正的考验。市场前景如何,我们想最终将取决于银行间及短期借贷的信任程度,对于投资者而言,即使对市场前景存在一些一疑虑,但是总能让人们看到一点希望。现在人们普遍认为,这次危机与以前一大区别在于决策者们所使用的敢于举措,远远比上世纪三十年代,甚至七十年代有效。很多投资者满怀希望地认为,这次损失不会像以前那么严重。

  主持人:安东尼您好!

  安东尼:您好!

  主持人:您是不是认为美国和欧洲的股市是已经成为金融市场的拐点或者说现在危机最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了。

  安东尼:我的确认为这是一个拐点,上周每个人都想卖,然后政府采取了措施,这是一个比较有协调的干预的活动,我想也使事情发生了改变。上周人们在预测说,金融体系会有崩溃,可能会有严重的箫条,当然本周他们意识到可能会有经济的放缓,但是大家还是松了一口气。我觉得这种情况要持续一段时间,并不意味着有很多麻烦。我觉得最糟糕的金融风暴已经过去了,还会有全球的金融箫条。

  主持人:您觉得各国大力措施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挽救井喷的场景,市场上的持续反映是多长时间,从美国到欧洲包括新兴市场的国家还需要做什么?

  安东尼:我觉得我们已经做了很多,这是一个巨大的救市的活动,也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自从三十年代之后前所未有的。现在讲了货币的政策,讲了利率,下一步在各个国家采取行动,我预计在不同的国家,他们想要采取措施,减缓经济增速的放缓,他们采取更多的投资支出,从中国到美国到欧洲,这会不会避免经济衰退,在发达国家不一定,但是能够减缓经济的衰退。在新兴市场现在增长速度不是7.5%了,比如说去年中国增长超过11%,但也一年它增长速度可能在4%到5%,已经非常放缓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