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停滞型膨胀再现 货币政策是主因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8日 23:54 新浪财经

  【MarketWatch纽约8月8日讯】货币成本也许在使经济成长放慢,但货币供应的数量仍然在煽动通膨上升,这意味着停滞型膨胀(stagflation)回来了。

  停滞型膨胀这个词是已故英国财政大臣麦克劳德(Iain Macleod)首次提出的,指的是物价上升和产出下降同时存在的恶性经济状况——美国现在就在经历这种事情。

  消费者价格指数12个月变化率从四年前的不到1%猛增到目前的4.3%,而经济成长第二季度则明显放慢,第三季度有进一步减速的征兆。

  仅仅看看利率就应该知道原因。按利率标准衡量,货币政策自2004年中期以来已经紧缩了许多,这期间,联储将关键的联邦资金利率从1%的45年低点提高至目前水平。

  几乎没有疑问,加息是有代价的。过去4个月,就业成长比各自以往12个月的平均水平低了34%,而上月的失业率上升了0.2个百分点至五个月最高。过去5个月里,住宅建设行业的就业人数减少了3万7000人,而2005年同期则增加了20万人。另外,金融不动产方面的就业人数削减了3000人。

  整体上,住宅行业正在经历Regulation Q法规以来的最严重下滑期。Regulation Q规定银行给予存款的利率不得超过某个水平,一旦市场利率超出这个水平,存款者就从银行撤出资金,转而投入收益更高的国债。随着存款规模的缩小,银行的贷款压缩了,而主要依赖借贷的住宅业就出现了下滑。

  然而,与此同时通膨却显然在上升。尽管也许有很多显而易见的原因可以解释物价的上涨——如

能源价格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美元贬值,但说到底通膨总是一种货币现象。换句话说,不管单一商品的价格出现怎样的变化,除非当前金融体系中的货币供应过多,否则整体价格水平不会上升。

  猜一猜现在到底是怎样的情形?货币供应不仅没有像多次加息原本意味的那样减少,实际上过去两年来反而在增加。目前,联储的货币供应指标M2比12个月前成长了5%。两年前,按理说货币政策应该是宽松的时候,M2的成长率反而只略高于3%。

  如果你记得货币的价格像任何商品一样反映着供求状况,你也许就不会觉得奇怪了。如果对货币的需求很强劲,那么联储就可以提高货币的价格(利率),与此同时仍然增加货币的供应。正是过多的货币供应,使通膨在加息令到经济成长放慢的环境下可以继续上升。

  停滞型膨胀并不来自外部,它是货币政策的副产品——就像1970年代那样。

  (本文作者:Irwin Kellner)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