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评论:沙特石油战略实在是高
导读:财经撰稿人达斯(Satyajit Das)在MarketWatch撰文详细解读了沙特为首的石油输出国家组织不减产,直接导致油价跌至如今水平的理由,指出沙特的石油战略确实是一石多鸟,而且确实有相当的成功可能性。
以下即评论文章全文:
据通货膨胀因素做出调整之后,目前的原油价格大致只相当于1979年的水平,较之2014年6月,下跌了足足50%以上。
这一下跌行情,大约30%到40%的责任应由需求的疲软来承担。2014年,原油需求日增量为50万桶左右,远远低于之前预计的130万桶,这也充分反映了日本、欧洲,及新兴市场 -- 尤其是中国 -- 经济活动活跃度下降的客观现实。
另外的60%到70%责任,就是供应增加的事情了。此前,在高价格和旺盛需求鼓舞之下,来自新源头的石油纷纷涌入市场。单单美国一家,过去三年间的新增原油供应就达到每天300万桶的水平,相当于世界石油市场上生生又多出一个科威特。
在沙特阿拉伯为首的石油输出国家组织出于战略和地缘政治考虑,做出不减产的决定之后,供应过剩的局面进一步恶化。
这一传统上一直由沙特主导的石油行业卡特尔眼下正在衰落之中。欧佩克的市场份额1974年时曾超过50%,而现在则只有40%左右。除开他们自己的份额缩水之外,现代科技进步削弱了原油作为交通燃料的地位,也让欧佩克面临着额外挑战。一些成员国的财政状况非常糟糕,使得他们很难做出减产决定,这也进一步削弱了这个组织决定价格的能力。
从沙特的视角看来,高油价带来的最大好处都落入了非欧佩克产油国的腰包。沙特自己或是欧佩克的整体减产,只能让这些石油生产国的腰包进一步膨胀。他们显然没有忘记历史教训。在1980年代中期,沙特为支撑疲软的油价,曾将自己的产量削减了近75%,结果是,他们遭受了收入减少和市场份额流失的双重打击,其他欧佩克国家和非欧佩克国家却因为沙特减产带来的高价赚得盆满钵满。现在,沙特人是坚决不肯减产,相对于价格,他们对于市场份额更为看重。
这一策略的核心就是允许油价一路下跌,跌穿高成本产油国和那些非传统石油企业的生产成本。目前,原油生产的平均盈亏平衡点大约在每桶60到70美元之间。关键在于,一旦这一价位失守,美国的页岩油生产在经济层面上就将难以为继。至少在当前技术前提下,油价一旦低于每桶80美元,80%的页岩油储备就会因此丧失开采意义。
短期之内,生产者或许依然会选择坚持,以低于盈亏平衡点的价格生产和销售。可是,如果低油价保持足够长时间,这些生产者就只能减产,高成本企业就只能被迫关门或宣布破产。
最重要的,或许还不是生产情况的变化,而是行业的扩张和新投资都将裹足不前,甚至后退。比如说,油价高过每桶100美元,深海储备才有价值,开发加拿大、波兰、阿根廷和委内瑞拉等国的极地、油砂和页岩储备才可获利。油价走低,就会使得这些都变成不合算的买卖。投资资本的缺乏最终不但会导致当前供应的减少,还会导致作为未来全球增产基础的潜在资源得不到开发。
理论上说来,沙特的石油政策和外交政策是各自独立的,可在实践当中,必然彼此关联。低油价会直接打击伊朗,而该国正是沙特在中东地区政治角力中的对手。伊朗支持伊拉克的什叶派势力,和叙利亚的阿萨德政府结盟,开发核武器的计划威胁地区稳定,而低油价正是沙特绝佳的报复手段。另一个因为低油价受到冲击的大国是俄罗斯,也与叙利亚现政权和伊朗一个阵营。此外,“伊斯兰国”的财政基础也将因此受到动摇,他们一直销售廉价的走私石油来筹措军事活动经费。
与此同时,这也是沙特对美国的报复。美国全力推进页岩油气资源的开发,想要努力实现能源自给,这显然是沙特不愿看到的,而且美国调整战略重心,更多重视亚太,冷落中东,也让沙特腹诽不已。总之,沙特的石油战略其实是向全世界发出信号,宣告自己依然是地缘政治舞台上的一股重要力量。(子衿)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