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股评论:寄希望于新兴经济体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11日 19:43  新浪财经微博

  导读:《金融时报》首席金融评论员马丁-沃尔夫(Mattin Wolf)1月10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2012年以亚洲为首的新兴经济体仍将快速增长,它们将缓冲欧债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但是不能寄希望于新兴经济体帮助发达国家摆脱现在的国境,自己的问题还是要靠自己解决。

  以下是该文章摘译:

  2007到2012年间,中国的经济将扩张60%,而整个亚洲新兴经济体将增长50%,而同期发达国家的经济只增长了3%,谁都不能否认,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而在西方国家和新兴国家之间,财富的聚集速度和经济增长速度正好相反,而且这种趋势还将继续。2008年的金融危机确实影响了新兴经济体的增长,而欧洲债务危机也会对这些经济体造成冲击,但是这种影响不会持久。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就会发现,亚洲是最具活力的地区,同时也是受2008年和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最小的地区,撒哈拉以南非洲紧随其后,而拉丁美洲和中东欧的活力要逊色得多,而且更容易受到外部的冲击。

  国际金融研究所在最新一期《资本市场监测》中说,2012年最重要的问题是,全球经济和金融系统中最有弹性的部分,也就是新兴经济体和非金融类企业部门能否保持强劲的增长,并足够抵御成熟经济体高信贷风险的冲击。

  自从2011年以来,所有对发达国家今年的经济预期都非常悲观。而12月中国对2012年的经济预期仍高达8.3%,印度也有7.5%。不出所料,中东欧的经济预期大幅下调,主要是因为欧元区的风险。拉丁美洲,特别是巴西的经济预期也比一年前差了很多。

  对明年经济增长的最佳猜测并非不可能,现在的风险是什么,是上升风险还是下跌风险?

  对于主要的新兴经济体而言,上升风险并不重要,因为他们的表现已经被预期的非常好了。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可能是10%,印度的可能是9%,这一点都不奇怪,考虑到欧元区的情况如此糟糕,中东欧的经济出现上升风险才让人奇怪。

  最重要的是出现下跌风险,特别是中国。现在中国对驱动其他新兴国家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商品出口方面。也许这就是股票市场所担心的,去年夏天以来各国的股指都大幅下跌,新兴经济体的股市尤其动荡,有些国家的股市更像是赌场。

  那么主要新兴经济体的下跌风险是什么?

  一些问题就来自经济增长本身,发展使得一个社会更加动荡,需求更加旺盛,要求更好的教育以及更多的信息。

  其次,快速发展也会导致不平衡,中国也不例外。中国总理温家宝表示,中国现在经济是“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的,最终将是不可持续的”。现在中国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将经济从投资导向性像消费导向型过渡,同时还要处理好可能出现的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影响。

  除了这些内部问题,新兴经济体还受到外部因素的冲击,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源于欧元区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主权债务违约,银行倒闭以及部分重要成员脱离欧元区都将引发巨大的灾难。如果这样有巨大影响的小概率事件发生,世界经济都将受到重创,而不仅仅是欧洲。美国传统的保护主义也有可能死灰复燃。

  新兴国家能否在可控的价格下获取必要的资源非常重要,然而尽管西方国家经济增长缓慢,但是如今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物价昂贵。如果石油市场有大的波动将极具破坏性,特别是海湾地区出现战乱,后果将不堪设想。

  然而尽管这样,新兴经济体仍有很大的机会追赶上发达国家的生产力水平。以评价购买力计算,2010年中国的人均真实收入大约为美国的五分之一,印度不到十分之一。这些国家仍然享受着经济学家亚历山大-格尔申克隆所说的“后发优势”,既然已经走上了增长的道路,他们继续快速增长的机会仍然很大。而且很多经济体也有能力顺利度过危机:巨额的外汇储备,雄厚的财政实力以及宽松的外部环境,在这些因素中,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屏障。潜在的增长动力使得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势必会继续增长,但是正如哈姆雷特所说:如果不是现在,终有一天会到来——有备无患。

  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是否新兴经济体经济的持续增长可以帮助发达国家摆脱现在的困境。答案是否定的,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仍然更多的来自于内部需求。然而进一步平衡如今的经常项目赤字和盈余的模式肯定是有帮助的。

  总之2012年,以亚洲为首的新兴经济体仍然会保持快速增长,就像2010年和2011年一样。这个世界非常重要,然而他们也无法避免灾难性的小概率事件的冲击,不管是来自内部还是外部,又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尽管和它们对经济衰退起到缓冲作用,但能力有限。另外,新兴经济体也无法帮助发达国家经济快速增长。后者必须靠自己的力量来拯救自己,这也是新兴经济体领导人的看法,他们是对的。(鹿城/编译)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