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彭博:G20需韩国经验避免陷入失去十年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9日 20:19  新浪财经

  导读:彭博(Bloomberg)专栏作家威廉-佩塞克(William Pesek)11月9日发表评论文章称,全球经济面临着陷入日本式“失去十年”的风险,美国经济更是早已步入此途,在即将召开的G20会议上,韩国在90年代末期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的做法值得发达国家借镜和思考。

  以下是佩塞克的专栏文章全译:

  对于即将在韩国首尔召开的二十国集团(G20)会议,可能有点前世因果的味道。

  13年前,韩国是一场迅速波及全球的风暴的中心。那些忽视了泰国和印尼困境的投资者不得不面对当时的全球第11大经济体骤然崩溃。

  韩国曾经让美国股市下挫,令美联储忧心。90年代末的韩国就像今天的西班牙一样,而当年的泰国就像今日的希腊。当初我们害怕它的灾难会蔓延到更为举足轻重的地方。今天,我们担心全球第9大经济体西班牙将会成为韩国式的多米诺骨牌,造成连锁反应。

  除了讨论人民币的问题,这次G20将聚焦日本。也就是说,防止美国和欧元区经济体陷入日本式的“失去的十年”。

  这便是韩国的前世因果所在。韩国为击退全球经济的日本化提供了一张极佳的路线图。韩国以往的行动让经济走上了一条高尚的道路,避开了通缩和生活水平下降。

  就在两年前,韩国还随时可能变成第二个冰岛。当时人们担心韩国的公司不能吸取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发行了过多外币短期债券。在很多人眼中,这意味着韩国看起来像是一家规模巨大的对冲基金。然而韩国挫败了怀疑主义者,今天经济增长速度达到4.5%。

  危机管理

  韩国对今日世界的真正贡献在于其90年代末期的风险管理措施。它做了所有当年的日本以及现在的美国没有做的事情。脆弱的公司和银行被允许倒闭,而且往往不管规模大小。其利率政策从未丧失长期视野。该国的人民被要求作出牺牲。避免消极否认是其应对方式的关键要素。

  然而局面并未从此一帆风顺,混乱之中泡沫从企业板块转移到了债务过高的家庭板块。后来局势得到了纠正。前几年短期债务的激增也是一个不利。家庭部门依然过于庞大,难以立即舒适起来。

  然而,在一个缺乏经济行为榜样的世界里,韩国的经验仍值得关注。日本在80年代的繁荣和泡沫破裂之后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胆怯。它没有进行结构重组,而是采取向经济中扔钱的办法,寄希望于它最终反弹。二十年过去了,日本在发达世界中拥有最高的公共债务,以及颜面扫地的央行和顽固不化的通缩。

  日本式的沼泽

  摩根士丹利亚洲区非执行董事长史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担心“全球经济面临陷入日本式沼泽的风险”。我们需要停止争论美国是否会遭受这一命运。它已经如此了,只不过华盛顿的政客还不知道而已。

  上周联储宣布第二轮量化宽松时也道出了这个意思。风险在于法律制定者没有理解联储的备忘录。上周美国的中期选举让国会出现分裂,亚洲应该为此感到忧虑。

  中国经济以9.6%的速度增长固然是好事,然而中国显然不足以替代14万亿美元的美国经济。而且由于人民币问题,我们可以预见两国将出现长达两年的彻底僵持,令美国的政策手段看起来完全是日本的翻版。

  在某一层面上,美国变成日本已属幸运。尽管这种异端观点近几年到处出没,仍值得重新探索一番。即便今天,日本家庭所拥有的储蓄仍高于美国的年产出。这便是为何日本能够在沼泽中徐行20年而不至于毙命的原因。

  退出策略

  日本并未出现大规模的失去住房者,犯罪率并未激增,债券市场也未因政府债务的扩张而暴跌。令人怀疑的是,如果缺乏储蓄的美国经济原地踏步10年(更别提20年),美国的境况会比日本哪怕好一丁点。

  日本还未找到零利率和倍于其经济规模的巨额债务的退出机制。美国的问题可能在于没有进行足够的支出来启动增长引擎,或未能解决危及其经济前景的家庭债务大溃败。这便是美国可能重蹈日本覆辙的根源。

  11月11-12日的G20会议找到解决之道的可能性极为细微。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所有超低利率唯一的成就在于将一波又一波热钱送入亚洲。这是股市和房地产的吹泡沫过程,将增加从北京到雅加达的官员工作的棘手程度。

  这把我们带回了韩国的经验。在最黑暗的日子里,韩国拒绝了将利率削减到零的强烈要求,避开了所谓的泡沫方案。零成本资金可以推升市场,并给人带来一种复苏已经在进行当中的幻觉。事实上,它只不过制造了新的泡沫来掩盖旧的泡沫。日后这样的场景还将卷土重来。

  这次世界需要一点点好的前世因果,如果各国官员们仔细寻找,他们也许会在首尔有所发现。(诚之)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