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赵锡军:IMF应更有所作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25日 03:18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实习记者 张玮 发自北京

  在世界经济复苏的关键时刻,匹兹堡G20峰会拉开帷幕,自金融危机爆发就被各国关注的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又一次摆上桌面,各方观点再次大碰撞,成为本次峰会的亮点。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专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就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解析。

  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势在必行

  NBD:关于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的问题已成为焦点,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求改革IMF等机构的呼声日益强烈,对此您有何看法。

  赵锡军:国际金融机构在应对这次金融危机过程中暴露出一些较大的问题。首先,它在应对危机时起到的作用有限。很多国家都是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完成或者借助别国力量来应对这个危机,并没有通过IMF、世行这些机构。而国际金融机构在风险预警、危机防范与救助上的表现确实也令人失望。

  同时,危机也暴露出国际金融机构的不平衡性。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给全球带来了金融风暴,让其他国家承受了风险并受到伤害。如果对引发危机的国家没有追究责任、没有约束,会造成权利和义务、权利和能力之间的不平衡。

  另外,就是资源配置不平衡。在这场危机中,有实力、有能力应对危机的国家没有话语权,有话语权的国家实力又不够。比如这次危机中,像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均受到伤害,但它们保护经济的情况较好,经济没有明显衰退;而美日欧等在应对危机中虽然做了很多工作,但结果并不是特别理想,这是不平衡的。

  在这种情况下,现有的国际金融机构很显然需要进行改革。

  NBD:各国对推进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存在着利益的博弈,您觉得这次匹兹堡峰会的召开会让改革进程得到统一吗?

  赵锡军:我认为在这方面各国基本上有一些共识,但也有些不同的想法。共同考虑方面,大家都觉得暴露出问题了,需要进行改革;而不同的考虑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让IMF在整个新架构下承担什么样的角色。现在大部分国家愿意让IMF在将来新的国际金融体系中扮演更重要、更积极的角色,也就是说再碰到类似的危机后应当有所作为;其次,为了能有所作为,就要给它配置一定的能力,就是大家现在关注的增资,然后给它融资的权利,而份额的扩大就牵涉到投票权。

  投票权改革将是首要任务

  NBD:我国强调IMF的治理改革要把提高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发言权作为总体目标,把投票权改革作为首要任务,对此您有何看法?

  赵锡军:投票权并不在于钱的多少。最早的投票权机制是在60多年前建立的,且不说老标准合理与否,全球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肯定会要求调整这一投票权。

  目前,各国在IMF的投票权由固定份额和浮动份额两部分组成,各国加入IMF之后均可获得一致的固定份额,浮动票数则是根据各国的GDP规模、贸易额、人口数量及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的占比决定。要改变在IMF的份额就是调整浮动份额,而这就需要现有的国家让出一定的份额。

  但投票权又跟国家的利益有关,所以调整过程肯定会很复杂,而且跟目前IMF的决策体系也有关系,因此也会涉及到投票权的调整。

  从我国的角度来讲,我们提出一个融资的问题,要使IMF提高效率,更能解决国际金融危机中出现的问题,所以治理结构的改善、投票权的调整、扩大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话语权、决策机制的变化,还有高级官员的任命等一系列问题都要做出调整。

  总之,要使得国际金融机构的实力增强,决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真正体现机构会员的意志,而不是体现某个国家、某个会员的意志,这样,它发挥的作用就能够更好一些。

  采访对象: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