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纽约时报:花旗山雨欲来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13日 23:00  新浪财经

  导读:《纽约时报》网络版今天撰文称,在其他大银行纷纷为摆脱不良资产救助计划的束缚而庆贺的时候,花旗却被联邦政府控制得更紧了。作为花旗最大股东的美国政府将迫使其清理不良资产,出售亏损部门,同时对公司高管进行严格的考核。

  上周二,华盛顿当局致电花旗(C)总部的时候,口气已经相当不客气了。

  电话这边说话的正是希拉-贝尔(Sheila C. Bair),联邦储蓄保险公司董事长,银行业超重量级的幕后角色。她又一次向花旗的董事会施加了强大的压力,希望能够让这家混乱的公司重新走上正轨。

  据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称,贝尔敦促花旗董事会迅速采取行动,清理公司的不良资产,售出亏损的业务部门,并对公司高管的表现进行重新评估。

  至此,情况其实已经非常清楚了:在华盛顿眼中,其他银行大多都已通过了检验,唯有花旗仍然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上周三,他们被政府的双手握得更紧了,当日,一笔众人预料已久的交易开始实施,而这交易最终将为联邦政府铺平道路,使得他们控制花旗大约34%的股权,成为花旗最大的股东。相反,在美国其他主流银行当中,联邦政府都不曾如此之深地介入。

  目前最引人注目的问题之一,就是花旗何时才能走出华盛顿当局的控制,或者说,他们是否还能够走出华盛顿当局的控制。花旗备受诟病的首席执行官潘伟迪(Vikram S. Pandit)当然是非常急迫地希望能够摆脱政府的羁绊。他之所以如此急迫,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他希望不再受到政府在薪酬方面的掣肘,以保证花旗可以雇佣和保留那些必需的人才。不必说,该公司也非常希望能够迅速摆脱公众与管理当局众矢之的的位置。

  事实上,薪酬问题周三就成为了别人发难的目标。当日,奥巴马政府任命了曾经在九一一事件之后负责监管罹难者家庭赔偿事宜的费恩伯格(Kenneth R. Feinberg)来专门对那些得到了政府“额外援助”的企业的薪酬问题进行评估。花旗就属于这样的企业,和它在一起的,还有美国国际、美国银行、通用汽车,以及GMAC。

  去年秋季,由于金融危机的缘故,很多银行都开始获得联邦政府的财政援助,而多数银行都已经获准归还这些资金,但是花旗、美银和富国银行却是例外。事实上,花旗可说是身处信贷危机的最中心,一直在努力摆脱政府的干涉。联邦储蓄保险公司为银行存款、债务和巨额的风险资产提供担保,他们对花旗的财务状况深感忧虑,更怀疑花旗当前的管理层是否就是带领公司走出危机的合适人选。

  尽管潘伟迪已经赢得了财政部长盖特纳的支持,后者对很多事情都已经不置可否,但是毋庸赘言,他与贝尔之间的关系却已经在冰点之下。周二的电话当中,贝尔知会花旗董事会,告诫他们应该仔细研究公司的管理层是否有足够的商业银行运作经验。潘伟迪是2007年下半年上任的,在这一领域恰好就没有多少经验。花旗董事会采纳了贝尔的意见,但是同时又表示,希望得到更多的时间,让潘伟迪来兑现他的转折策略。

  十年之前,正是花旗建立了一个跨越全球的金融超市,彻底改写了美国金融业的游戏规则,但是十年之后的今天,这样一家企业的长期前景却前所未有地黯淡下来。最激烈的批评者认为,这家已经接受了联邦政府两次海量资金援助的公司应该予以拆分,并行出售,或者还不如就立即关张,以保护现有的储户、纳税人以及整个金融行业的利益。

  这当然是一种极端的认识。华尔街上几乎没有人相信政府会试图彻底拆散花旗,因为一般的看法是,花旗的规模就决定了它是不允许倒闭的。情况会如何进展,很大程度上还要看潘伟迪和他的团队是否能够让花旗重新走上盈利之路,尽管事实是,他们的不良债务已经堆积如山。

  在这样的当口,投资者对于花旗的前景显然是乐观不起来的。五月上旬,联邦政府曾经宣布,包括花旗在内,十九家大银行都已经通过了联邦当局的压力测试,从那时到现在,大多数银行类股都获得了可观的涨幅,但是在此期间,花旗自己的股价却下滑了13.4%。看着现在的股价,没有多少人还能想起两年之前,这支股票曾经价值54美元。

  诚然,一些暂时性的讯号显示,花旗的局面至少在逐渐趋于稳定,毕竟这家银行正在削减开支,拆分券商部门,并改善风险管理状况,但是知情人士却透露,花旗的雇员当中,焦虑情绪仍然非常浓重。潘伟迪已经竭尽全力,希望阻止住顶尖交易商和银行家叛逃、投奔竞争对手的趋势。一些内部人士甚至认为,假如花旗失去更多真正经验丰富的银行家,潘伟迪自己的位子能不能坐得住都将成为问题。

  “我们拥有正确的策略,正确的结构,以及正确的人选。”潘伟迪周三曾经发表声明称,“我确信我们将持续取得进展,伴随宏观经济逐渐改善,我们的强势终将得到显示。”

  然而,在花旗内部,人们却在谈论着董事会的两位新成员,前U.S. Bancorp董事长格伦霍夫(Jerry A. Grundhofer)和前Bank of Hawaii董事长奥尼尔(Michael E. O’Neill),认定他们可能会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还有许多人认为,阿姆斯特朗(C. Michael Armstrong)很快就会离职,阿姆斯特朗曾经是花旗审计及风险委员会的负责人,该委员会很大程度上必须为花旗介入高风险的次级抵押贷款投资和进行价格不菲的收购交易负责。

  一些竞争对手已经做好了准备,在开始接受联邦援助八个月之后,就要脱离不良资产救助计划了。然而花旗却不然,专家们估计,他们要做到这一点,很可能还要等待数年的时间。比如一家在1980年代曾经陷入困境的大银行Continental Illinois,政府对他们的直接指导和监管整整持续了七年。

  布鲁克林研究所成员、前投资银行家艾略特(Douglas J. Elliott)直言不讳,“我们和花旗的缘分恐怕要持续很多年。”

  花旗现在已经是问题成堆,诸如该如何摆脱令人担心的不良资产,该如何弥补不良抵押贷款及信用卡贷款造成的损失等等,都够他们头疼的了。

  Sanford C. Bernstein银行业分析师麦克唐纳(John McDonald)表示,“相当时期之内,是否需要额外发行股票的变数都将持续存在,而新股的发行无疑将稀释现有股东的股权,更不必说,我们还需要考虑,一家部分国有的银行是否可以随意发行新股。”

  上周三的安排将为政府扫清成为最大股东道路上的障碍,而且交易还有一个特别条款,阻止未来三年之内整个公司的出售。由于所有权的变化,公司使用应税亏损来抵消所得的权利也将受到严格的限制,这不必说也将对资本水平造成损害。

  与此同时,这一交易还意味着市场将见到海量的花旗新股票。到八月下旬,花旗发行在外的股票总量将超过230亿股,其中政府拥有大约80亿股。这一股票总量大致相当于美国银行(BAC)的近三倍,摩根大通(JPM)或者富国(WFC)的五倍以上。对此,麦克唐纳表示,“你必须能有更多的利润,才能在投资者眼前穿过利润的针眼。”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