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美股 > 2009伦敦G20金融峰会 > 正文
【MarketWatch纽约3月31日讯】周一,对华尔街的持续攻击终于暂时停火,因为全部的火力已经转向了另外一群倒霉蛋——美国的汽车制造商们。
瓦格纳(Rick Wagoner)不得不黯然告别通用汽车(GM)首席执行官的办公室,他必须为奥巴马政府晚些时候将提名的新主人让出地方。这一幕,一切都和这时代发生其他事情一样,一个人被华盛顿开除了,然后全国一起拍手喝彩。
不过,从另外一层意义上说来,底特律目前的恐慌或许还只能算是序曲,而真正的主旋律要到周二才会奏响。这一天,奥巴马总统将去伦敦参加G20峰会,而在那里,他将不得不面对其余十九个国家领导人的愤怒情绪,后者很可能会对美国展开强烈的抨击,因为在他们看来,全球经济之所以会陷入今天这样严重的危机,美国正是罪魁祸首。
现在,我们遇到了巨大的问题,无论在华盛顿,在华尔街,还是在底特律,我们都不得不开始对那些曾经备受我们喜爱的机构施以辣手;与此同时,这个世界也做好了准备,要给我们狠狠一击了。似乎地球村的居民们至少已经在一个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他们恨我们。
总统先生必须准备应付各种重拳的打击。这位世界上最有名的人必须拿出自己的全部耐心,在所有的攻击之中坚持下来。
假如奥巴马想知道自己周二可能会遇到怎样的局面,他或许应该阅读一下世界经济论坛的会议纪要。二月间,在这一论坛上,包括俄国总理普京在内的各国领导人都发出了十足火力,将大多数时间用来批评美国的金融体系。
其实,在过去十年当中,这些官员们的政策本质上说来都是在试图将美国式的金融体系移植到自己的国家,但是突然之间,他们就转变了立场,信誓旦旦地宣称自己的榜样是“欧洲风格”的金融体系,尽管谁也说不清他们所谈论的“欧洲风格”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他们说的是那个使用美国金融技巧来为自己企业融资的体系吗?或者,他们说的是那个在瑞银(UBS)、瑞士信贷(CS)、苏格兰皇家银行(RBS)、德国商业银行、劳埃德银行(LYG)和富通银行造成巨大灾难的体系?
正如《纽约时报》的克鲁格曼(Paul Krugman)所说,假如西方世界真的是若干“麦道夫经济体”,那么世界其他国家就是若干麦道夫经济体的仿制品——而且仿制得还不怎么高明。
美国下野?
事实上,对华尔街感到愤怒的绝非只有各国首脑。就此,我们在电视上可以看到很多反对美国金融系统的实例。伦敦的抗议活动组织者事前表示,希望能够有一万人参加周日G20峰会前的抗议活动,但是实际上,最终参加抗议的人数相当于预期的三倍以上。
诚然,类似这样的集会活动,其背后的动机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是至少有一条却是几乎所有人都可以认同的,那就是人们对银行家,尤其是美国银行家的作为感到极端的愤怒,因为后者在以牺牲穷人利益或是以造成其他恶果——比如全球气候变暖——为代价攫取利润。
事实上,感到愤怒的同样绝非只有那些站出来抗议的人。近期以来,很多在海外生活的美国人都告诉我,他们明显感到了当地的媒体和街谈巷议对华尔街的不满。
在爱尔兰,这个因为房地产价格下跌和经济萧条而受到折磨的国家当中,人们现在都对美国的“贪婪”满心怒火。伴随大量就业机会的损失,所谓“凯尔特之虎”的繁荣已经式微,甚至北爱尔兰的暴力之火也被重新点燃了。
圣路易斯大学国际研究中心主任费南(Thomas Finan)表示,“我并不认为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了世界其他地方的局面正变得多么糟糕。”
费南是不久前刚刚从西爱尔兰的乡下归来的,他介绍道,在当地,“成千上万幢房屋建起来,但是却没有人购买它们,现在那里常常可以看到几乎整个村庄都空无一人的情况。这情况非常奇特,让人毛骨悚然。”
不过,归根结底,和中国比起来,爱尔兰对美国还是要有好得多的。我有一位老同学在中国辽宁省的港口城市大连工作,他告诉我说,在中国,当地人彼此安慰的流行说法是,“至少这一切过去之后,美国就不再当权了。”
中国人的情绪是很容易理解的,我们必须明白,这是因为他们原本一直都相信美国市场是世界上最好的市场,最透明,管理最规范。
然而现在,中国人和世界上很多其他国家的人们一样,都深信是华尔街赚着他们的钱,还毁灭了他们的退休计划。在中国工作的许多外国人都遭遇了强制性减薪的问题。当地人也好,外国人也罢,似乎谁也不愿意将银行家和金融体系区分开来。正如我的朋友所说,那原本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公平问题
因此,假如整个世界都在和你为敌,这是否就意味着他们是正确的呢?或者,这要紧么?
正如奥巴马总统可能将会努力证明的,这些问题的真正答案完全可能是否定的。作为总统候选人,他要求作出改变,作为西方世界的领袖,他同样可能在伦敦延续自己的立场,呼吁大家改变自己的立场。要清理这个系统,完成机构改革,就必须全球共同努力才行。金融危机给我们最深刻的教训之一就在于,我们是彼此密切关联的。
世界其他国家是否能够不让愤怒遮蔽了自己的眼睛,是否能够和我们共同创建一份新的全球解决方案,这是将影响到世界经济复苏前景的重要问题。
(本文作者:David Weid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