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泰晤士报:G20大有可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31日 03:45  新浪财经

   导语:《泰晤士报》30日发表评论文章称,在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支持宏观经济、协同利率下调和货币刺激手段方面,各国已经达成了广泛的共识并取得很大成功,本周的G20峰会将主要关注其他3个议题:稳定出问题的银行、稳定出问题的国家和稳定整个全球金融体系。

  本周即将召开的G20峰会似乎一定会获得成功,而远非英特兰各大媒体所宣扬的注定要失败。许多重大决议已经达成了一致,周四为时三小时的峰会将主要是对已经采取的行动的一个背书仪式,而非一个协商大会。据参与大会准备的人士透露,日程上所有重大议题均已达成一致。这些议题包括四个方面: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防止世界经济走向崩溃;通过政府财政支持防止银行大批倒闭;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帮助下拯救那些濒临破产的国家;让国际金融体系有能力应对这场危机之后的下一场危机。

  第一个议题——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支持宏观经济——的成功在周末意外得到了证实。周末德国媒体提前泄露了一份公报草案,内容是20国集团领导人同意在今年进行2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这笔资金大部分都已经被各国立法者批准或由政府领导人宣布,几乎所有资金都已经花出去了。这一行动被布朗和默克尔称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减税”,应该会给全球经济产生极大的推动,主要影响将发生在6-9个月的时间里。峰会的与会者预计财政刺激将为今年全球产出贡献2个百分点,并可保留大约1900万个工作岗位。

  尽管德国泄露提振计划被视为媒体的一件丑闻,但它对各国参与伦敦峰会的准备工作却相当有帮助。2万亿美元的估计数字将平息白宫首席经济学家拉里-萨默斯(Larry Summers)所发起的关于刺激金额的争论。

  另外,G20在协同利率下调和货币刺激手段方面,已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大幅调低了利率,而且欧洲央行预计将在伦敦峰会宣布继续降息0.5%,届时所有G7发达经济体将全部实现接近于零利率的政策。几个月前,这样的政策在欧元区、甚至在英国都是不能想像的。更难以想像的是,各国货币当局能够协同行动,在3周的时间里英国、美国、瑞士、日本纷纷宣布开始通过“印钞”来允许政府以零成本获得更多融资。

  作为协同货币政策结果的一部分,去年底以来各主要货币之间汇率大起大落的局面不复存在。结果便是避免了竞相贬值和保护主义对策的恶性循环,至少到目前为止是这样。

  由于财政和货币政策协调的主要任务大部分已经完成,本周G20的讨论将主要关注其他3个议题:稳定出问题的银行、稳定出问题的国家和稳定整个全球金融体系。

  自从去年雷曼兄弟倒闭之后,稳定银行一直是G20各国政府面临的最紧急挑战,但现在对这一部分议题我们可以第一次感到谨慎乐观。在欧洲和英国,政府支持的资本重组、担保和保险机制似乎已经让投资者相信所有大型银行都很安全。但是市场价格显示,对于美国政府支持花旗集团、美国银行和其他金融集团的能力和意愿,存在着极大的怀疑情绪。上周美国财政部宣布了购买有毒资产的计划细节,这些疑问被打消了。假如市场情绪的改善这周能够维持,奥巴马总统应该能够告诉峰会美国银行体系是更安全了还是相反。

  在稳定那些受信贷危机冲击最严重的国家方面,我们取得的进展比较小。到目前为止,只有冰岛遭遇了公共融资的全面崩溃,但包括乌克兰、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在内的其他国家也在悬崖边上徘徊。爱尔兰、希腊、葡萄牙和匈牙利也很脆弱,如果欧元区任何成员国不能为其债务筹集资金,整个欧元区都会受到巨震。峰会应对政府破产的主要手段将是提高IMF的资源,增加2500亿美元。但这是否足以拯救欧洲外围众多脆弱的国家,还远远没有搞清楚。甚至更加值得怀疑的是,IMF是否是解决欧元区和欧盟内部金融失衡和政治紧张的适当机构。

  最后一个议程是长期监管改革,这一领域也已经取得令人惊喜的进展。全球金融监管的多项改革已经相当接近意见统一,有可能在峰会上作出决议。这包括对所有足以给全球系统带来风险的大型金融机构采取新的监管安排。金融机构将按照其对市场的影响来作出监管,而不仅仅是根据它的法律形式,即不在于它被分类成银行、券商、保险公司、还是对冲基金等等。不但所有金融机构将被施加更严密的监管,而且还将成立一个“监管者学会”来协同各国监管者对跨国金融机构的监管。银行管理者已经同意修改一些资本和会计准则,这些规则在经济上升期夸大了银行的利润、在经济收缩期迫使银行囤积资本,从而放大了繁荣和衰退。

  最后,针对避税港已经达成一项广泛措施。瑞士、奥地利、新加坡、香港和卢森堡有可能会接受关于信息共享的新规则。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