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1世纪经济报道:白宫的汽车业底线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8日 04:02  21世纪经济报道

  陈永杰/文

  过去几天关于通用汽车将申请破产保护的消息不断见诸于报端,原因是美国时间本周二是通用和克莱斯勒向政府提交重组计划的最后时限。它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拿出重组计划,以继续领取联邦政府提供援助贷款,要么就向法院提起破产保护申请,以剥离公司不良资产,重组优质业务。第一种选择将使正陷入财赤危机的美国政府背上更大的财政包袱,经济上并不划算,而第二种选择则将可能使大量工人失业,在政治上不可接受。

  通用和克莱斯勒已经分别拿了134亿和40亿美元的援助贷款,克莱斯勒表示还需要追加30亿才能脱离困境,通用准备提的数字更可能是克莱斯勒的两倍以上,这显然是一个财政上的无底洞。对于相当关注失业问题的奥巴马政府而言,仍然要出手救援,自然更多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白宫的底线是有关重组计划不能大规模裁员,对此代表汽车工人的工会当然是心领神会。

  过去一段时间里,重组计划最具争议性的一个焦点正是落在了汽车制造商与汽车工人工会关于薪金和福利的谈判之上。通用将申请破产的传闻也多少因为有关谈判一直没有突破而出现,某个角度上看未必不是谈判中的一方向另一方施压的策略。在上周五的谈判破裂后,劳资双方周日重新开始谈判,核心问题仍然围绕着资金紧缺的通用汽车公司如何为退休工人的医疗提供信托融资。通用汽车试图游说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UAW)和债权人在融资问题上让步,以符合134亿美元救援议案的条款。本周二,有消息指谈判有进展,通用不会申请破产保护,但谈判结果却仍未有公布。可以预期,如果通用汽车摆不平工会和债权人,以致无法提供一份削减债务负担的框架协议,已经因为刺激经济方案被指大撒金钱,同时又深恐失业率急升的白宫将焦头烂额,陷入政治上和经济上的两难境地。

  为了纾缓汽车制造商的压力,在刚过去的周末,奥巴马政府表明态度,将不会坚持原计划中设立一位代表政府监察整个重组过程的“汽车沙皇”,取而代之的是成立一个由数位政府高层组成的监察小组。这种转变可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人选相当难确定,如果这个人有华尔街的背景将是技术上不可行,那将不可能被三大车厂接受;而如果这个与汽车制造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则政治上不可行,因为不能为政府甚至环保团体所接受。但可以预期,监察小组在重组问题上的“震慑力”必不如“汽车沙皇”。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经济形势,尤其是刺激经济计划造成的巨额财赤,现在即使是民主党的奥巴马政府也没有勇气为汽车工业保底,保饭碗的大前提似乎也开始在动摇。过去几天,白宫放出的消息是政府有意参与到汽车工业的重组计划中,但同时也没有完全排除先申请破产保护再进行重组的可能性。这其实也是在给工会施压,但要奥巴马政府舍弃工人饭碗在现阶段还是不太可能。本周一,白宫新闻秘书吉伯斯(Robert Gibbs)说:“我们必须确保将来的汽车为美国人生产,由美国人在本土生产。”这里反映了美国政府在保护汽车工业的问题上最矛盾的一点:白宫的最主要目的是保住汽车工人的饭碗,但要说服纳税人这些钱花得其所,却要打出类似于拯救“民族工业”旗号。这当然是两个不同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在全球化时代根本就没有纯粹本土的汽车工业,对汽车工人的这种保护与保护主义的思维事实上格格不入。

  试看几乎已经把本国汽车品牌卖清光的英国,也不得不自掏腰包13亿英镑并且向欧洲投资银行(EIB)借款23亿英镑协助已经卖给了印度Tata Motor的捷豹汽车,因为该厂雇用了大量英国工人。瑞典政府也拿出280亿瑞典克朗给沃尔沃和绅宝,这两家车厂分别属事福特和通用。法国财政部长菲永上月表示,只要汽车工厂不关闭,政府可以考虑提供高达60亿欧元的贷款保证,这当然是包括了外国品牌的法国工厂。类似的做法在众多汽车制造大国出现,甚至在一些新兴国家出现。在美国关于拯救三大车厂问题的讨论中,最缺乏理性的地方就是过分强调本土产业,对于通用这种分厂遍及各大洲的汽车制造商,它的去与留并不仅仅影响美国一个国家,拨给它的援助贷款也不可能只惠及美国本土工人。

  事实上,如果奥巴马政府要集中财力协助那些把选票投给民主党的产业工人,那么其实更有效率的方法是把援助贷款变为失业金,根据公民身份发放下去。如此“计划经济式”地要求通用等汽车制造商进行重组,成效可以有多大一直是个很大的疑问。更重要的问题是,全球汽车产业的根本问题是产能过盛而需求却不足,这种矛盾因为经济衰退而越加明显。从整体上看,让一部分车厂破产倒闭,使全球汽车工业得以“缩编”,倒是一个既合乎经济原理又合乎环保原则的选择。但问题是,汽车工业牵涉的庞大就业人口以及其对本土科技研发的带动作用,使各国政府难以割舍。以百亿的纳税人资金势必会继续投入这个无底洞中。

    相关专题:

    次贷危机进一步加剧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