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华尔街日报:盖特纳计划为何遭市场冷遇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2日 03:26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2月11日《华尔街日报》就盖特纳的银行救援计划发表了题为《盖特纳的计划为何遭市场冷遇》的评论文章,作者还提出了自己的拯救方案,译文如下:

  当财政部长的一个好处就是你可在花钱提案上签上你的大名、给予它权威并为之辩护。蒂莫西-盖特纳拯救银行系统的计划可能恰恰相反,乃是向一个因为自身的错误在困境中挣扎的银行系统扔进去大笔的钱。市场似乎并不喜欢这一计划。道指狂泻382点,作为暴风雨中避风港的债券则价格上涨。

  昨天盖特纳先生宣布了一项含有三个要点的计划,希望藉此“清理美国的银行业并使之变强”,同时措辞含糊地宣称使用“政府全部的资源来降低抵押贷款的还款额并降低抵押贷款利率”。不幸的是,这些计划是相互冲突的,因此市场报之以怀疑主义。

  财政部长似乎执意要将我们现有的银行导入正轨。但我们并不需要充斥着不良贷款的僵尸银行——去问问日本人。

  盖特纳想要对银行进行“压力测试”,看谁值得一救。实际上市场早已经测试过了。尽管资产过万亿,花旗集团现在市值只有可怜的180亿美元,美国银行只有280亿美元。市场早已经明白,银行和它们的会计师还没有供认出全部的坏账。

  第二,盖特纳先生想要动用1万亿美元来支持新增的汽车贷款、住房贷款和助学贷款。动机很高尚,但将会严重扭曲市场。谁能得到这些贷款?银行是否将被迫向信用糟糕的人放贷?谁来设定贷款利率?当政府担保撤销了以后,是否会导致新一轮的信贷萎缩?

  我们所需要的是健康的银行,资产负债表干净,善于进行风险管理,在此前提下向消费者和企业提供贷款,以求为股东提供回报。为此目的,盖特纳先生打算以公私合资的方式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购买有毒证券。这一目标的确是有价值的,但我不认为他的计划行得通。今天银行已不是无法卖出这些有毒贷款了,它们只是嫌价格太低。

  去年提出的“问题资产救援计划”(TARP)第一轮便是购买这些坏账和衍生产品。结果行不通。最后什么都没买,因为大家越来越清楚,按照票面价值付款,相当于纳税人送钱给银行,但如果按照市价收购,又将导致巨额减记,使得那些因此权益为负和资不抵债的银行濒临破产。

  TARP的第二轮是首先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注资以提高其权益,这样在随后的有毒垃圾被收购之后就能够吸收减记。结果也行不通。向花旗和美国银行注入的450亿美元不过是杯水车薪。于是又将3060亿美元和1180亿美元的贷款担保扩大范围,覆盖到两家银行的坏账,不幸的是,市场认为这仍然会给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带来压力。

  现在又提出了“TARP第二版”,并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作“金融稳定计划”,这一计划旨在诱导私人资本来购买这些坏账和衍生产品,从而形成一个“市场价格”。但是盖特纳先生仍未解决银行不愿出售和资不抵债的两难问题。况且,在盖特纳先生利用“政府的所有资源”降低抵押贷款还款额和抵押贷款利率之前,没有人愿意抢先购买这些证券。抵押贷款还款额下降又意味着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价值还会下降。6个月到1年之后,大型银行可能仍十分脆弱,不堪入耳的“国有化”声音将再次出现。

  盖特纳先生应该换一个办法,实施他的“压力测试”并通过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将死去的银行国有化——不过国有化时间不要超过一两天。

  首先,将银行的所有有毒资产全部剥离并将其转入财政部内部的一家接收银行。然后向花旗和美国银行各注入3000亿美元的新增权益。在每家公司创造100亿股新股份,替代旧的股份。每股票面价值可以设为30美元。然后迅速成立一个新的董事会并聘请新的管理团队。下面是关键点:谁拥有这些股份?政治将会搞死一家国有银行,因此立即将股份转让。

  从2006年到2008年,每年由个人支付的所得税大约是6万亿美元。将每家银行的100亿股股份分发给纳税人,因为是他们为资本重组买单的。

  每个纳税人每纳税1000美元将得到大约价值100美元的股票。当然,每个纳税人都有能力在公开市场上出售这些股票,卖出价格可能是40美元,可能是20美元,也可能是80美元。这得取决于管理层,他们的经营战略,愿意继续融入多少资金,以及他们的股息政策,等等。与此同时,存放在财政部的有毒资产将会有一些残余价值并通过最终售出而获利,我相信,抵消所注入的资本绰绰有余。这一办法令所有公民受惠,而非在银行体系崩塌上负有首要责任的经理人和股东。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