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应对危机日本举棋不定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9日 03:1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陈鸿斌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 编辑室主任

  随着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不断加剧,相对美欧金融机构的剧烈破产,原先还算偏安一隅的日本,终于也未能幸免。

  今年第三季度日本的经济增长率为-0.1%,这已是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这是相隔7年后日本再度走入衰退怪圈。而原先专家们还预计该季度会有小幅度增长。日本经济财政大臣在发布这一数据之际表示,今后的趋势很可能是继续走低。

  就在发布上述数据的三周前,日本经济的晴雨表――日经指数收盘价仅为7162点,大大低于2003年4月28日的7607点,再度改写了泡沫经济破灭后的最低纪录,此后虽有所回升,但也就在8000点上下低位徘徊。

  最新发布的今年11月的日本国内汽车销售数据更是揪心,同比锐减27.3%!本田汽车公司为此还咬牙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退出F1车赛。如果不是实在无力支撑的话,本田是绝不会出此下策的。另外,今年11月日本的工矿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幅度超过6%,创下历年来最大的下降幅度。与此同时,日本的失业率也在急剧上升,尤其是那些非正规员工更是首当其冲,以至各地反失业示威此起彼伏。

  迄今为止,日本在很大程度上仍在奉行“贸易立国”的政策,其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相对有限。但今年8月日本的贸易居然出现了逆差,这是26年来的第一次。随后在10月再度出现639亿日元的入超。在消费始终萎靡的情况下,一旦出口也增长乏力,日本经济就很难找到新的增长点了。

  虽然本次金融危机的发源地在美国,但美国股市的下跌幅度还小于日本。其原因显然与市场看淡日本企业的盈利预期以及依赖出口的经济结构有关,这是多年来始终没有变化的。还有,外国投资者也开始抛售手中持有的各类日本股票和债券。最近,市场上还增加了一份担忧,即对麻生政府危机对策的有效性充满疑虑。

  麻生首相今年9月下旬走马上任后的当务之急,本来应是提前解散众议院举行大选。但由于不期而至的金融危机不断加剧,麻生政府不得不将应对危机作为内阁政策的首选。于是日本国会便恢复了《金融功能强化法》,以便加强对金融机构注入公共资金。此外日本政府还在考虑向全国公众发放2万亿日元(人均15000日元)的消费券,以便刺激经济。10月30日日本政府发表了高达27万亿日元的追加经济对策,随后日本银行于次日将利率从0.5%降低到0.3%。

  但发放消费券的政策效果估计仅能将增长率提高0.1%,很大程度上这仍是在为大选窥测时机,实际作用非常有限。关于对银行的注资额度,也是在没有认真分析银行经营状况的情况下匆忙做出的决定。对于股市的低迷,日本政府开始还显得比较乐观,认为这只是暂时现象。麻生政府还明确表示,日本将在3年后提高消费税,并将择机出台推动节能税制,政府的经济对策思路将与90年代以大上公共项目为主的做法截然相反。这一思路一度似乎获得了好评。

  但由于日本的民主党掌控了参议院,出于政局运行的需要,自民党不得不与民主党开展政策交易。11月25日,麻生内阁决定将向国会提出第二次补充预算推迟到明年。这样一来,日本政府所推出的追加经济对策中,已经付诸实施的仅有加强对卖空投机行为的限制和缩小电、煤气的涨价幅度。连早已确定的消费券方案,也应是否应对富人加以限制未能取得一致意见而迟迟无法付诸实施。相对日本的迟疑,英国已毅然降低了消费税,美国的当选总统奥巴马也提前公布了新政府经济班底的名单,从而坚定市场的信心。而日本却由于政局困扰,显得步履维艰。应对经济危机的对策能否见效,关键在于出手是否足够快,出拳是否足够重。一旦贻误了最佳时机,再好的对策也难以奏效。

  麻生首相将这次危机定位于“百年一遇”,日本政府的危机感还是非常强烈的,但问题在于如何应对。真不凑巧,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之际,日本正陷入政治空白:福田已宣布辞职,而新首相尚未选出。此后这一危机迅速影响到实体经济,麻生上任伊始,就不得不面对经济危机不断加剧的困境。尔事态的严重性大大超过日本政府的估计。在民主党的掣肘下,麻生内阁举棋不定,导致公众的强烈不满。日前公布的民意调查表明,麻生内阁的支持率已下降到25.5%,还低于民主党。麻生内阁能否有效地重振日本经济,眼下似乎没有多少人看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