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麦道夫:从声名卓著到臭名昭著(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8日 09:10  经济参考报
麦道夫:从声名卓著到臭名昭著(2)

麦道夫投资证券公司在纽约的办公大楼。


麦道夫:从声名卓著到臭名昭著(2)

麦道夫(资料照片)

  受害者遍及几大洲

  从已被披露的信息来看,在这场损失总额高达数百亿美元的骗局中,受害者不仅有跨国银行、对冲基金等机构,还有不少富有的个人投资者,其中不乏大导演斯皮尔伯格这样的国际知名人士。受害者所在的国家包括美国、欧洲、日韩等等,可谓是一桩不折不扣的国际大案。

  麦道夫有很多资产来自于大型银行和投资顾问行,他们将客户资金介绍到麦道夫管理的投资账户上面。这些银行和投行目前面临着金钱损失和客户的声讨,等待他们的可能还有针对他们是否充分审查了麦道夫的投资业务的诉讼。

  据美国媒体报道,麦道夫的客户中还有很多是他的多年好友,或者朋友的朋友,这些人的损失从4万美元到100万美元不等,但对有些人来说,那是他们的棺材本。

  95岁高龄的服装企业家和投资者卡尔·夏皮罗可能是损失最大的个人投资者。其家族发言人证实,夏皮罗旗下的公益基金向麦道夫的基金投资了1.45亿美元。而且,除了公益基金的投资外,夏皮罗及其家人还将另外4亿美元交由麦道夫管理。据悉,夏皮罗是一位受到广泛尊重的慈善家,也是麦道夫最早和最大的投资者之一。据麦道夫的其他几位投资者称,他们投资麦道夫公司一定程度上是通过夏皮罗从中搭桥。

  罪魁祸首麦道夫的下场又如何呢?有媒体透露,如果证券欺诈罪名成立,麦道夫将被罚款500万美元,并入狱二十年。而麦道夫现年已经70岁了。

  经营方式警报频频

  尽管我们必须承认麦道夫的骗术十分高明,但是对于这个可能长达20年、高达500亿美元的投资骗局,难道当真没有监管人员或投资银行发现其中的漏洞和马脚吗?麦道夫有瞒天过海之术吗?

  路透社的文章称,多年来麦道夫的投资业务经营方式已传出不少警报,其中《巴伦周刊》就在2001年质疑麦道夫年复一年的创造两位数回报率的神话。在麦道夫东窗事发后,华尔街的交易员开始根据客户的报告来解剖麦道夫的投资策略。他们说,其中发出的危险信号对推销麦道夫基金的银行和投行来说应当是显而易见的。几位交易员总结说,虽然麦道夫所称的交易策略是有效的,但在他所管理的资金规模下根本不可能实现。

  麦道夫对客户称,他采用十分普通的期权交易策略,二十多年来获得了小幅但稳定的收益。他的策略是买进股票同时进行期权交易,以限制股票价值的潜在损失。期权给予投资者在将来以预定的价格购进或者售出股票的权利,但无须承担必须这样做的义务。有人在分析过客户报告内容后表示,麦道夫的公司不可能买进或卖出了他所说的期权,因为那些期权的总量已经超出了当时市场的整体交易量。

  路透社称,麦道夫事件已引发了市场和议会对美国证交会(SEC)监管能力的质疑。由于美国政府考虑对金融服务业监管进行大改,证交会作为独立监管机构的地位已岌岌可危。

相关链接:

可能的“受害者”名单

受害者

损失

纽约费尔菲尔德·格林尼治基金 相关投资75亿美元
汇丰控股 潜在风险逾10亿美元
美国Maxam基金 已发生2.8亿美元损失
西班牙第一大银行西班牙桑坦德银行 风险敞口23.47亿欧元(约31亿美元)
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 潜在损失4亿英镑(约8亿美元)
法国第一大银行法国巴黎银行 3.5亿欧元潜在损失
瑞士私人银行Reichmuth 3.85亿瑞郎潜在损失(合3.25亿美元)
日本野村控股 275亿日元潜在损失(约合3.06亿美元)
韩国第二大保险商韩国生命保险 投资3000万美元
纽约“大都会”职棒球队东家威尔彭 数千万美元
日内瓦贝内迪克特·亨奇银行 相关投资4750万美元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