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500亿美元新学费买到一个老教训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6日 12:08  新浪财经
500亿美元新学费买到一个老教训
纳斯达克前主席伯纳德-麦道夫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新浪财经驻纽约撰稿人:黄静 BLOG

    引言:太阳底下无新事。——《圣经》

  不久之前,拙作《调查风暴剑指华尔街》曾指出华尔街的问题不光是次贷危机,还有广泛存在的金融欺诈。时隔仅一个月,一起500亿美元的惊天诈骗案浮出水面,震惊了全世界,成为这一观点的有力印证。

  案情是这样的:现年70岁的华尔街传奇人物伯纳德-麦道夫(Bernad L •Madoff))是纳斯达克前董事会主席。近日他向儿子承认自己其实“一无所有”,多年以来他公司经营的投资顾问业务是金字塔式骗局。他只是通过“拆东墙补西墙”,靠借新钱给客户发放高额回报方式经营,而这种模式在如今金融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再也撑不下去了。他儿子立刻报告律师,律师立即通知了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一场可能是美国历史上金额最大的欺诈案这才暴露在世人眼前。2008年12月11日,麦道夫因涉嫌证券欺诈遭警方逮捕。检察人员指控他给投资者造成至少500亿美元的损失。据称他的客户遍布半个世界,包括跨国银行、对冲基金和一些个人投资者,如房地产大亨祖克曼(Mortimer Zuckerman)、诺贝尔奖获得者威瑟尔(Elie Wiesel)创立的基金,可能还有电影导演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的一个慈善基金,据知情人士说,银行巨头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东京野村控股(Nomura Holdings)和苏黎世的Neue Privat Bank在其项目上也有投资。

  惊天诈骗案爆发原因

  此案爆发后,引发美国乃至整个世界舆论一片哗然。据资料记载,这一骗术其实是一种最古老和最常见的投资诈骗——被称为“庞氏骗局”,它因被一个名叫查尔斯•庞齐的投机商人“发明”而得名。庞齐是生活在19至20世纪的意大利裔投机商,1903年移民到美国,1919年他欺骗投资者向一个事实上子虚乌有的企业投资,许诺投资者将在3个月内得到40%的利润回报,然后,庞齐把新投资者的钱作为快速盈利付给最初投资的人,以诱使更多的人上当,后人称把这种诈骗方式称为“庞氏骗局”。此人曾用骗来的钱买了二十多套豪宅,挥霍无度,最终被判刑入狱,等他死时身无分文。

  这一 “借新债还旧债”的骗术自古以来的后果都是灾难性的。1781年法国大革命前夕,当一位负责任的、主张“有必要节约”的财政大臣因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和王后的反对被迫辞职下台后,一位“讨人喜欢”的财政大臣上台了,他保证每人每月能拿到百分之百的收入——只要他们信任他的无懈可击的制度。他就是查理•亚历山大•德•卡隆,一个急于往上爬的官员。他靠勤奋、狡诈、无所顾忌来升官发财。他发现法国当时已经负债累累,他发明了一种快速补救措施,借新债来偿还旧债。不出三年,这位财政大臣给法国增加了八亿法郎的债务,法国政府即将面临破产,人民生活极端痛苦,对政府强烈不满,导致最终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路易十六被愤怒的法国人民推上断头台。在现代社会,这一骗术仍在世界各个角落屡屡得手,如中国种种传销机构,从“万里大造林”到“瑞士共同基金”这一古老的骗术仍在大行其道。

  但现在的问题是,500亿美元诈骗案发生的是在精英云集的华尔街,被骗得客户很多是国际知名大企业、大银行,他们的管理层都是世界顶尖人才,怎么会上这样的当?令人不可思议。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伯纳德•麦道夫为自己的业务蒙上神秘的面纱,不许客户过问,得已瞒天过海。多年以来,也不是没有客户对他每月稳定的业绩回报产生质疑,麦道夫从不解释,而如果你问得太多,他会把你踢出局。可见,信息披露体系不健全、利益最大化的驱动、盲目的羊群效应使这些绝顶聪明的脑子做出这样愚蠢的决定。当然此案爆发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被人们已经无数次重复提起的缺失的监管、监管、监管。如今看来华尔街不但是一些金融创新层面监管缺失,连基本的诚信层面监管也存在巨大漏洞,那么监管在哪里?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