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G20峰会之后再论金融危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2日 02:25  21世纪经济报道

  在G20峰会发表的宣言中,分析了当前危机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原则性的解决方案。但这显然不是最终的答案,关于危机根源和解决方案的讨论仍在继续,不同的观点激烈交锋。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总结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从国际货币体系的角度看,这场危机之所以能够传导到其他国家,并让他们为美国买单,是因为美元是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从金融业的角度看,导火索是次级贷款,深层原因则是监管不力;从宏观经济政策的角度看,是格林斯潘在当政期间过度刺激经济,为今天的危机埋下了伏笔。

  那么,解决和防范问题也需要从这些方面着手。

  针对世界货币体系的问题,在G20峰会上,胡锦涛主席代表发展中国家,提出了加强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发展的要求。未来中国会在区域经济和全球经济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随着中国不断发展,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也会不断提高。但是,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并不是任何一个国家在短期内能够决定的,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想要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化被动为主动,最务实有效的就是实现自身的发展。

  在金融监管方面,我国金融业应该借鉴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在创新和监管之间进行平衡。我们的金融业仍处在发展初期,所以“不用担心婴儿得老年痴呆症”。在现代经济中,金融对于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能因噎废食,仍然要稳步推进金融业的改革与开放。只有金融业健康良性发展,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才会增加,对经济的繁荣才能产生根本推力。

  立足长远利益,理性地实施刺激经济的宏观政策。现在很多人在讨论:格林斯潘要为今天的危机负多少责任?事实上,监管和自由之间的博弈,也许是人类永远无法平衡的矛盾。

  日前,扩大内需的十大政策、四万亿的财政投入,体现了政府应对危机的魄力与决心,揭开了全面拉动经济增长的序幕。这项政策及时有力,给了经济一针强心剂。治重症要用猛药,但在重振信心、绝处逢生之后,更根本的做法还是要修养生息、要从机理上进行调养。

  扩大内需的根本动力,是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中科院报告显示,从1990至2005年,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例从53.4%降至41.4%;而同期企业营业余额占GDP比例从21.9%增加到29.6%。企业利润的大幅增加相当程度上是以职工低收入为代价的。工资收入的降低、财富的损失、医疗教育消费的提高等等,这些都阻碍了居民收入的增加。4万亿是空前的大手笔,但如何统筹安排、监督落实,需要高超的决断力和长远目光。

  针对金融危机以及国内宏观调控问题,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11月16日就"全球金融危机与国内宏观调控"召开专题研讨会,论坛成员李稻葵(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丁志杰(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高善文(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自力(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围绕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本报选取部分内容予以报道,是为21世纪北京圆桌第197期。(曹理达)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