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国近年利率调整失误的教训与启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7日 09:52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深交所综合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肖立见

  美国利率调整三大失误

  根据利率调整幅度是否适当、利率水平是否合适、利率调整依据是否合理来判断,2001-2007年美国利率调整至少存在三大失误。

  首先,利率调整幅度过大。一般情况下,利率调整幅度要与同期经济增长率、物价指数、失业率的变动情况基本吻合,要与社会各界的共同预期基本吻合,否则就难以发挥利率调节的杠杆作用。2001-2007年,美国基准利率波动区间为1.13-5.02,波动幅度为344.25%,而同期GDP名义增长率波动幅度为106.25%,CPI波动幅度为112.5%,美国基准利率波动幅度分别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长率波动幅度、CPI波动幅度的2.24倍和2.32倍。在美国同期GDP增长率、CPI的波动相对平稳的情况下,美国基准利率大幅度调整可能出乎许多金融机构和按揭买房人的预期。

  其次,利率水平时而偏高时而偏低。马克思认为,利息直接来源于利润,表现为借贷资本与职能资本共同瓜分剩余价值。因此,平均利润率是利率水平的基本决定因素,利息率总是在平均利润率和零之间上下波动。在现实社会中,一个国家基准利率水平一般不得高于GDP名义增长率,不得低于CPI。基准利率高于GDP名义增长率可能导致更多的产业资本创造的利润向金融资本转移,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最终可能反过来危及金融资本的安全;基准利率低于CPI,意味着负利率,会刺激人们投资和消费,一方面会减少银行存款,另一方面会加剧CPI上涨。因此,在动态上保持适当的利率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平稳发展的现实需要。

  然而,2001-2007年美国的利率水平却时而偏高、时而偏低。2001年和2007年,美国基准利率分别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长率0.68个百分点和0.22个百分点,2003年和2005年,美国基准利率分别低于同期CPI的1.17个百分点和0.18个百分点,只有2002、2004和2006年美国的基准利率处于同期GDP名义增长率和CPI之间,占2001-2007年7个年份的42.86%。

  最后,利率反基本面调整。根据基本面变化调整利率从而促进基本面朝好的方向发展,是利率调整的基本要求。可是,2001-2007年,美国则出现了两次反基本面调整利率的情况:一是2003年,美国GDP名义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分别比2002年增长了1.3个百分点和0.9个百分点,CPI比2002年上涨了0.7个百分点。照理说,美国2003年应该是提高利率或保持利率不变。可是,2003年美国则进一步将基准利率降至1.13%,为2001-2007年最低。

  二是2005-2007年,美国GDP名义增长率从6.3%分别降至6.1%和4.8%,实际增长率从2.9%分别降至2.8%和2%;CPI从3.4%分别降至3.2%和2.8%,失业率从5.1%分别降至4.6%和4.7%。照理说,美国2006、2007年应该是降低利率或保持利率不变。可是,2006、2007年美国则进一步提高了利率,使2006、2007年基准利率分别提高到4.97%和5.02%,分别高于2005年的1.75个百分点和1.8个百分点,其中2007年基准利率为2001-2007年最高。

  利率调整既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一定时期物价水平、国际利率水平、宏观经济政策和特殊时期的利率管制等,又对房市、股市、债市、汇市、企业利润、资本国际流动和一系列其他宏观经济指标等产生广泛的影响。因此,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利率调整是一件十分复杂、非常重要的事情,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从美国次贷产品创新、次贷业务蔓延到次贷危机形成并演变为金融危机来看,2001-2007年美国利率调整失误负有重要责任。

  四点启示

  第一,利率水平的确定要均衡各方面的利益

  利率水平的高低直接关心到蓄储人、银行和借款人的利益。一定时期过高或过低的利率水平都会引起各方利益的失衡,从而引发一系列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2001-2007年,美国基准利率要么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长率,要么低于同期CPI,既刺激了次贷产品的创新,又加剧了次贷危机的爆发。因为低利率损害了蓄储人、银行的利益,他们不得不把钱转向高风险的投资领域;高利率增加了借款人的资金使用成本,损害了借款人的利益,他们不得不减少借款,甚至被迫不还款,其结果是高风险投资产品的价格首当其冲,出资方深受其害。

  因此,如何确定存贷款利率水平、如何优化不同档次的存贷款利率差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利率管理当局必须权衡的一个重大问题。

  第二,利率调整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在当代信用社会里,影响利率调整的因素和利率调整的影响层面都极为复杂。除非发生重大事件不得不发挥利率的杠杆作用而特别调整利率外,正常情况下的利率调整都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都必须权衡利率调整可能产生的各方面的后果。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