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盛赞奥巴马激进政策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8日 04:34  新浪财经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11月7日在《纽约时报》发表专栏文章,赞同奥巴马的激进施政纲领,并鼓励他不要被一些反对的声音所吓倒。下面是原文全译。

  2008年11月4日将永远成为一个荣耀的日子(其反面是臭名昭著)。如果我们选出了第一位非裔美国总统并未让你激动不已,也并未让你泪眼汪汪并为你的国家感到自豪,那你一定有问题。

  但是奥巴马当选是否标志着美国政策的实质出现转折点?奥巴马能否真的开创一个实行进取政策的新时代?是的,他可以。

  当前很多评论家都呼吁奥巴马先生不要好高骛远。其中一些人是从政治层面来谈的,他们认为美国仍是一个保守主义的国家,如果民主党转向了左翼,投票人会惩罚他们。另一些人则认为金融和经济危机给其他领域留下的行动空间很小,比如医疗改革。

  让我们期望奥巴马先生有足够的判断力来忽略这样的建议。

  关于政治上的争论,那些怀疑美国已经出现重大政治重心转移的人应该看看国会的变化。自从2004年大选之后,很多人宣称美国已经进入了一个长期的甚至永久的共和党主导的时代。但此后,民主党接二连三取得胜利,获得了至少12个参议院席位和50多个众议院席位。现在,他们在两院的多数席位已经超过了大老党在12年统治时期的成就。

  另外要记住,今年的总统大选显然是对政治哲学的公投表决,而激进哲学获得了胜利。

  也许强调这一事实重要性的最好办法是将今年的竞选同4年前相比较。2004年,布什总统隐瞒了他的真正政策导向。他在胜选后不久马上宣布他的首要任务是实行社会保障私有化,连他的支持者们都感到大为惊讶。人们投他的票要的不是这个结果,而私有化运动也很快蜕变成一场闹剧。

  然而今年,奥巴马先生竞选时作出了医疗保障和给中产阶层减税的承诺,用增加富人阶层的税收来进行支付。麦凯恩指责他的竞争对手是一个社会主义者和“再分配者”,但美国人还是给他投了票。这是真正的授权。

  另外还有人争论说,经济危机将使得美国无钱为激进的施政纲领买单。没错,治理危机需要耗费大量财力。救援金融体系可能还需要在已经注入的资金基础上大幅扩大支出。除此之外,我们还迫切需要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产出和就业。明年的联邦财政赤字是否会达到1万亿美元?是的。

  但是从经济学上来讲,这没有问题,事实上在经济低迷期暂时扩大赤字是恰当的。与此同时,尽管一两年的财政赤字未来会增加一定的联邦利息支出,但这不应该成为医疗改革方案的障碍。改革计划哪怕很快得到立法,生效的时间可能也要到2011年以后了。

  除此之外,应对经济危机本身就是推行激进政策的一个机会。

  现在,奥巴马政府不应该沾染布什政府的恶习,将一切政策都变成一种争论。(衰退?经济需要帮助,让我们给富人减税吧!复苏?给富人减税有用,让我们再减一些!)

  新政府应该指出保守主义、即相信贪婪永远正确的意识形态,部分导致了这场危机。富兰克林-罗斯福在第二任就职演说上称:“我们都知道,不受约束的自利是坏的道德,而现在我们知道这也是坏的经济学。”这话用在现在再恰当不过了。

  而且现在恰好是一个其反面同样正确的时代,即好的道德便是好的经济学。在危机中通过扩大医疗和失业保障来来帮助最匮乏的人,这是道义上应该做的事情,这比起削减资本利得税也是有效得多的经济刺激手段。向四面楚歌的州和地方政府提供援助,这样他们就可以继续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这对那些依赖这些服务的人非常重要,也是避免进一步失业和遏制经济持续滑坡的手段之一。

  因此,一个慎重的激进施政纲领,我们可以称其为“新‘新政’”,不但是经济学上可行的,也恰恰是经济最需要的。

  最后的结论是,奥巴马不应该听信一些人的恐吓而成为一位无所作为的总统。他在政治上有授权,自己方面有好的经济学。也许你会说,他唯一应该恐惧的是恐惧本身。


小调查
1.您认为次贷危机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结束?
1年以内
2年或者更长时间
说不好
2.您对未来全球股市继续恢复上涨是否还有信心?


不好说
3.您会否在当前市况下抄底全球资本市场?

不会
不好说

  相关专题:

  全球联手抗击金融危机

    相关报道:

    克鲁格曼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救援华尔街:保尔森VS克鲁格曼

    克鲁格曼的刺激方案切中美经济要害

    克鲁格曼:英国政策可作应对危机模板

    奥巴马谶语:横扫华尔街

    美股评论:交易者因奥巴马过度乐观

    奥巴马赢得大选的三个关键词

    奥巴马任命巴菲特及谷歌CEO为经济顾问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