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信心的来源在哪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8日 02:20  第一财经日报

  上周末全球市场的恐慌可能在本周延续。

  现在全世界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现实:金融危机已经打击实体经济,从美国到欧洲、日本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终于影响到了全球经济增长最后的希望——亚洲,包括中国。

  从美国到中国,救市政策的底部被不断地打破,而当金融危机开始打击实体经济时,一个恶性循环正在形成:实体经济的坏消息,把股市逼入了一个看似无底的通道。

  回顾过去几周来全球各国从央行到财政部不断推出的挽救股市、金融与经济的政策,以及各种政策工具,包括财政、货币政策甚至行政手段,我们不得不对其效果开始产生怀疑。

  迄今为止,美国和欧洲的政策,基本上是几乎不计成本地向金融系统大量注入流动性,而且美国的“救火”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在对各大银行注资行动展开后,美国拟对保险公司进行注资,需要注资的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可能还包括证券公司、汽车生产商、州政府,甚至运输部门。

  目前市场最缺乏的已经不是流动性,而是信心和信任。信心缺乏的背后,是投资者对全球经济,特别是实体经济的悲观,避险意识空前强烈。由于缺乏信任,银行和金融机构提供信用的功能正处于“休克”状态,迟迟不能恢复。尽管央行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收购其“有毒”资产,通过收购其股权的方式将其部分甚至全部国有化,但金融机构之间由于互相不信任,仍然不愿意借贷,或者向借款者征收很高的惩罚性利息。如果最终需要政府介入金融机构、下令提供信用的话,那将动摇整个自由市场的基础。

  而政府大规模干预带来严重的道德风险,也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贝尔斯登被救,而雷曼兄弟突然死亡,在市场层面引起了判断上的混乱。市场的正常调节机制,是让那些经营不善、风险失控甚至采取欺诈性借贷行为的金融机构暴露风险,受到惩罚,甚至破产,但是,政府大规模干预,让那些本来应该被淘汰的金融机构和其他商业机构苟活并隐藏起来,这也让金融机构更加不愿意提供信用。

  但政府又是不可能不去救火。因为任何国家都不愿意看到剧烈的调整可能带来的破坏性的后果,包括社会的动荡甚至国家政局的不稳定。政府在通过应急的挽救政策来纾缓危机的破坏性,但从长期来看,并不能消除或者减弱调整的幅度。

  接下来各主要经济体可能会有新一轮降息,有市场分析认为,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可能会祭出“零利率”政策。但是,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其效果并不会明显,而且巨额的流动性会重新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上的投机和冒险力量。如果没有起到刺激的作用,可能会产生当年日本式的“流动性陷阱”。

  美国和西方国家这次不仅未能自我救赎,而且把危机蔓延到了新兴市场和全球经济,证明了目前全球经济中急待承认的一个事实:全球经济的格局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目前的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并没有反映出这一变化。放着其他国家巨额的美元外汇储备不用,美国通过发行更多的债务、印刷更多的美元来解决目前的问题,将为今后的全球金融市场持续不断的动荡和危机埋下病根。现存的全球金融秩序与货币体系已经走到了尽头。

  如果美国和西方国家所有的政策工具都用尽后,仍然没有效果,在这个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全球金融危机面前,在这样的一个历史性时刻,面对无休止的市场下跌和令人悲观的实体经济,信心的来源在哪里?也许全球的主要经济大国,特别是美元的最大债务国和最大债权国,要向历史性的安排迈出一步。(作者为本报编委,zhou.jiangong@chinastakes.com)


周健工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