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投行大变身 华尔街玩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3日 16:08  深圳商报

投行大变身华尔街玩完

  纽约摩根士丹利总部外的电影海报,其血腥与欲望的主题似乎是上一周华尔街故事的寓言版。 资料图片

  高盛与摩根士丹利转型改变美国金融制度

  长久以来人们所熟知的华尔街 —— 一群从事证券买卖、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同时比从事储蓄和贷款业务的传统银行受到更少监管的独立经纪公司 —— 将告终结。华尔街上声望最高的两大金融机构将处于国家银行监管机构的严密监督之下,它们需要满足新的资本要求、接受额外的监管,盈利水平也将远不及从前。

  《华尔街日报》昨天发表分析文章说,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主要竞争对手——美林、雷曼兄弟和贝尔斯登——都已经并入规模更大的银行或是寻求了破产保护。成为银行控股公司将有助于两家公司组织自己的资产,它们也会在被收购、合并或是收购中处于更有利地位。

  在过渡时期,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将增加给两家公司经纪自营业务的贷款;同时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还将提高给美林的信贷额度。此举实际上标志着几十年来人们所熟知的华尔街的终结,并使贝尔斯登几近崩溃之后几个月中监管机构警告要实施的交换条件正式确定下来。

  为了能利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紧急贷款机制,这些公司必须接受更多的监管。

  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向银行控股公司转型对财政部长鲍尔森来说可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在过去几周里,他一直竭力想保住金融机构的现有结构。如今,几乎所有美国大型金融机构的母公司都将处于美联储的监管之下。上周日晚间的形势发展还进一步加速了美联储上升为全权监管机构的过程。美联储现在几乎对美国所有的金融公司都拥有更直接的管辖权。

  如今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不再只受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监管,而是将面临无数家联邦监管机构更为严格的监管。美联储将监管母公司,美国财政部金融局将负责国家银行特许,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很可能会扮演更大的角色,因为公司们预计将寻求更多联邦支持的存款。

  近几天美联储官员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投行模式在这些市场上无法发挥作用。投行依靠短期货币市场为自己提供资金,不过通过这种方式借贷变得日益困难,尤其是在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之后。作为银行控股公司,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将获准开展储户存款业务,这可能是一种更为稳定的资金来源。

  上周末,政府官员与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的高管进行了一系列磋商。美联储主席贝南克呆在华盛顿,在国会山召开会议,商讨政府收购数千亿美元问题资产的计划;与此同时,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盖纳和前摩根士丹利高管、现任美联储理事沃尔什在纽约研究与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协议问题。

  与其它投行相比,高盛更好地渡过了信贷危机,摩根士丹利次之。但是高盛依赖短期融资的业务模式却受到了攻击。一些股东担心摩根士丹利借钱进行大规模投资的策略总有一天会失误。

  对很多分析师和投资者来说,摩根士丹利和高盛仍过多地依靠借款,而没有拨备更多的现金用于防范从商业抵押贷款到海外股票等各类投资的风险。

  瑞士银行经纪行业分析师绍尔说,它们曾经命悬一线,有些东西必须改变。他说,只有当它们的业务模式风险没那么大的时候,它们才可能以独立公司的身份幸存下来。

  最基本的问题是,在一个不再容忍华尔街过度依赖杠杆的世界,如何保持利润增长。在市场繁荣时,借来的钱会帮助公司实现创纪录的收益。投资者极少表示担忧。现在,杠杆丑陋的背面显现出来了,大规模的冲销将投资者对华尔街风险管理机制的信心破坏殆尽。

  商业银行的优势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它们可利用消费者的存款来为自己的大部分业务提供资金。然而,最基本的银行业务并非包治华尔街问题的万灵药。杜克大学金融学教授哈维说,投行与商业银行合并并没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华 评)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