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股评论:华尔街飓风将至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2日 23:55  新浪财经

  【MarketWatch纽约9月22日讯】在能够得到机会来拥抱下一轮非理性繁荣之前,美国的金融体系恐怕是不得不彻底改头换面,重新来过了。

  事实上,银行业现在不但成为了美国纳税人的沉重负担,他们更发现,政府上周规模巨大的援救行动其实也是冒着无法言说的风险,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更多的和更严格的管理法规的出台其实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无论下一任总统是麦凯恩还是奥巴马,也无论哪一党派能够在国会山占据多数,这一点都不会再有什么改变。

  这其实也正意味着我们整个资本主义体系的重大调整。众所周知,所谓资本主义,就是告诉我们,任何人只要愿意,并且具备相应的条件,都可以随时进入和随时离开任何一个行业。

  资本主义还告诉我们,风险和回报总是彼此互相依存的一对存在。

  最先再度认识到这一切的显然是华尔街。现在,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两大行业之间的鸿沟正在逐渐消失,毋庸赘言,更为严格的管理必然将会降临在他们的头上。

  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是保守的,而且受到管理机构的严密监视,这是为了保证那些将自己的存款交讬给它们的人们的安全。

  我入行是在1970年代,那已经是很久之前了,而且那时的一切在今天看上去或许是有些陈腐。当时,商业银行家都遵循着一个所谓三六三的原则:他们向储户支付3%的利息,然后以6%的利息将资金贷出,平均每天下午花费在高尔夫球场上的时间绝对不超过3%。

  实话实说,那时的银行是一个乏味的所在,但是这个乏味的所在却能够提供绝对的安全。在那时,储户根本就不必为自己的存款感到担心,因为银行是将他们的存款借给信誉卓著的借贷者,而且所有这些债务都是在银行的帐面上,这就意味着假如贷款发生了问题,那些放款银行自己的利益首先就会受到伤害。

  当时,银行业之所以会呈现出这样一种面貌,很大程度上都是历史的经验教训使然--人们还没有忘记任意而为的1920年代和随后发生的1929年大崩溃。历史的悲剧并非没有意义,它带来了分业经营法案(Glass-Steagall Act),这一法案将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严格剥离开来。

  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不同,它们只受到证监会的松散监管。它们完全可以承担巨大的风险,而且事实上,这一行业也的确是那么做了。

  它们从金融市场上大量借款,以这种手段来大幅提升自己的利润,当然同时也可能因此大幅增加了自己的亏损。一些投资银行家赚了大钱,而另外一些则遭受了惨重的损失,甚至因此再也无法翻身。

  现在,金融市场已经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再也不愿意借钱给这些家伙,可是后者又离不开巨额的资金,于是他们就转向了商业银行领域,这就意味着以前针对他们的管理法规已经不再适用,他们必须和商业银行受到一样的限制。

  除了现有的法规之外,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在未来一段时间当中,必然会有一系列新的法规被加诸华尔街,而这一切的第一步,就是更为透明的会计要求。

  管理当局显然希望了解这些公司使用了多少杠杆手段,以及它们的融资渠道究竟是怎样的,此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内容。和昨天不同,那些在资产债务表格上面没有记录的行为也将被放在管理机构的显微镜下。

  对于华尔街的这些金融工程师们的种种发明,如抵押证券产品,结构投资产品之类,管理当局显然不会怎么喜欢,预计它们必然要受到相当程度的限制。

  尤其是抵押证券,假如政府在未来的某一天宣布,一家银行能够销售的抵押证券总额度是有上限的,我们丝毫不会感到吃惊。事实上,假如我们想要迫使银行在放出抵押贷款时变得更加细心,承担起更大的责任,让它们将这些贷款保留在自己的帐面上无疑是最好的手段之一。

  同样,假如政府在未来某一天迫使投资银行业重新回到当初,只能扮演执行交易的代理者,而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所有者角色,我们也不会感到吃惊。当然,这就意味着从业者的必要资本规模就会缩小。

  大多数商业银行都会发现,它们在融资时不会遇到多少问题。不过,它们的回报恐怕就不再会向今天这么可观了。

  那些业界菁英们将不得不满足于一幢房子、两部汽车,他们恐怕很难再拥有自己的私人飞机了。

  归根究底,虽然游戏的玩家并非制定规则的人,但是谁又能说今日的玩家和明日的规则之间没有关系呢?

  (本文作者:Irwin Kellner)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