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我们所忘记的教诲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7日 22:32 新浪财经

  【MarketWatch华府11月27日讯】如果住宅的购买者、销售者、租住者和广大的投资者当年能够从我们一直就非常熟悉的格言警句中吸取一点营养,次级抵押市场的情况又何至于发展到这样令人不安的局面?

  比如以下这些:

  --如果听起来太好,不像是真的,那么恐怕就不是真的。许多人都购买了超过自己负担限度的住宅,结果就是,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他们就再也保不住这些住宅了。

  --凡是上涨的就必定有下跌的一天。人们之所以会购买自己负担不起的住宅,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在很多年的时间中,住宅价格的上涨速度都超过个人收入的上涨速度,但是这种情况是不会一直持续下去的,现在我们已经明白了。

  --家是心灵的寄讬。许多人都忘记了家首先应该是自己居住和生活的地方,相反,他们开始将自己的住宅视为投资,但是却忽略了自己因此而承担的风险。

  --愈是想得到的,愈是要小心对待。

房地产购买者和投资者似乎都觉得自己是参与了一个特殊的进程,但是他们最终得到的却不是自己预想到的。

  --当心副作用法则。1977年的《社区再投资法案》(Community Reinvestment Act)等一系列法案出台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很多特定的人群能够购买自己的住宅,但是同样也造成了放松放款标准的弊端,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近期,许多放款者和借款者才发现,情况并没有想像的那么乐观。大约二十年之前,《巴塞尔协定》(Basel Accord)鼓励银行将贷款打包并

证券化,出售给他人,而2003年至2004年的低利率环境又诱使资产经理人对任何能够使他们获得较高回报的证券胃口大增。

  --亲吻青蛙,牠也不会变成王子。这些证券都是来自于品质可疑的债务,但是当它们打包和证券化之后,却从评级机构那里得到了AAA的高度评价。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们实在难以想像,究竟是多少资产经理人、多少投资者的联合作用,才使得这些证券得到了几乎可以和超级安全的国债一样的地位,似乎没有人想到过风险。从老谋深算的对冲基金经理人到最普通的投资大众,都给予了这些抵押债券超过合理水平的待遇。

  或者,以下这些我印象深刻的也可以补充进去:

  我为什么要担心?住宅价格自从大萧条以来每年都在上涨,而且似乎会永远这样涨下去,因此我为什么不能花超过我收入的钱?因为我可以拿住宅净值来补足差额。

  --这一次不一样。我们过去经历过许多的泡沫,但是这不会发生在住宅市场上,因为所有的房地产都是基于当地的,毕竟人们需要一个住的地方。

  --每分钟都有傻瓜出现。这些傻瓜就是那些相信“这一次不一样”的人。

  --我们惟一需要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事实上,真正使得信用市场冻结起来的,并非流动性的欠缺,恰恰是恐惧。因此,要想让市场解冻,仅仅注入流动性也是不够的。

  (本文作者:Irwin Kellner)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