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黑色星期一的教训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9日 21:10 新浪财经

  【MarketWatch波士顿10月19日讯】1987年10月19日,那一天是周一,而我当时正在亚特兰大一家券商公司的研讨会上。

  周末的时候,我原本打算好去乔治亚州看曲棍球比赛的,但是我《圣彼得斯堡时报》的编辑却要求我一定要继续留在会场,万一市场突然遇到什么状况,我也好从这一明星云集的地方发回最及时的报导。的确,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周四下跌了4%,周五又下跌了4.5%,市场大出血的可能性是不小的。

  于是,我留在了那里,并且在周一上午早早就来到了会议室,实话说那里的人们大多还都是新手,不过市场行情的变化实在太过明显,几乎所有人都意识到这一天将会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一位券商压制不住自己的庆幸情绪,告诉大家他听从了一位投资通讯专家的劝告,在周三之前已经卖掉了自己个人的全部股票投资。

  然而,券商公司的老板们却通知与会的各位券商,让他们努力安抚自己客户的情绪,尽量保证人们继续在市场中坚持下去。

  这样的命令严格说来其实并非所有券商都愿意执行的。比如那位不久前还在炫耀自己好运的券商,他就希望自己的客户采取和自己一样的行动:如果人们愿意离开市场,他会为他们提供一切必要的帮助;这也是各取所需,客户们出清自己的

股票,会得到一身轻松,而这位券商也可以从客户的交易中得到相应的佣金。

  我将自己在会场经历的一切告诉了我的老板,但是他并没有将这些纳入报纸关于黑色星期一的报导。十年之后,即1987年崩盘十周年的时候,我试图找到当年那位好运的券商,但是他已经离开了自己的公司,谁也不知道他后来去了哪里;于是直到今天,我也只知道他的名字叫作里奇,甚至连他的姓氏都不知道。

  可是,我却常常不免会想起里奇,想知道他和他的客户们后来的故事--客户们究竟是及时摆脱了灾难性的打击而因此感到庆幸,还是和更多的人们一样遭到了伤害呢?

  事实上,我从1987年崩盘中得到的教训,很大程度上恰恰就是源于我们两个人的差异,我决心一直守在市场中,而他决定避开市场的痛苦,而且就我所知道的情况,他的确在崩盘当时的表现是要比我出色。

  只是,我非常好奇,如果二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再度相遇,不知大家彼此的表现又是怎样?且看我认为自己都从黑色星期一学到了什么。

  1. 只要你能够承受,尽管买进持有股票

  其实,1987年的崩盘和史上众多的熊市相比,其最大的差异之一就在于其复原的迅速。比如,1929年至1932年的熊市当中,市场的财富缩水了86%,复原整整花去了十二年的时间。2000年开始的熊市则让市场的规模减少了一半,直到今年我们才开始看到新高。

  如果我们能够极为准确地预见到糟糕的熊市即将开始,并适时停止自己的投资,那么我们当然很容易就能够取得超过买进持有策略的表现,这也是几乎所有投资者的梦想。遗憾的是,至少目前为止,我们还找不到任何证据证明谁可以一直拥有这样的能力。

  事后回想起来,我当年和那位年轻的券商里奇谈话时,其实很应该问他这样一个问题--“你究竟打算何时回归?”因为真正完美的随势操作其实是意味着两个方面,在离场和入场时机的把握时都必须精准。如果我们不能保证自己具有这样的能力,那么我们还是应该购买那些我们信任的投资并长期持有,这样至少不会错失入场的机会。

  2. 不能无视市场行情

  因为市场的波动而乱了方寸是一回事,关注市场的动向是另外一回事。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如果能够以折扣价格买进资产,其实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当某些类股或者特定的资产门类价格已经明显低于价值,这正是我们开始囤积的机会。

  相反,当某些资产的价格已经明显过高,真正明智的投资者是会当机立断、兑现利润的。

  专家们推荐我们执行买进持有策略,可买进持有不等于买进遗忘。同时,当我们买进资产时,一方面要顾及自己个人组合的长期需求,一方面也不能忽视市场的前景。

  3. 如果不能持有十年,恐怕就不该买进

  事实上,里奇卖出的股票当中不乏一些名头极为响亮者。他投资组合的具体构成我现在已经记不得了,但是我至少记得其中就有亚特兰大饮料钜子

可口可乐(KO),该股我那时恰好就持有,而且事实上现在也还持有。现在看来,除非里奇拥有非常强大的随势操作判断力,否则他很可能会错失该股过去二十年的巨大涨幅。事实上,如果他当初认定这支股票是值得自己长期持有的,他也不应该因为短期的市场波动而将其抛售。

  统计数据显示,熊市周期的平均长度大约是四年。不过,如果我们将五年视为一个周期,就会发现,每十个这样的周期当中,九个周期里头股市都是赚钱的。如果我们将周期延长到十年,则这一或然率还将进一步提升。

  如果我觉得自己不能将某一支股票持有足够长的时间,我通常都不会买进。

  4. 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最重要

  我也有喜欢回头看的习惯,这一点和别人并没有区别,但是我常常告诫自己,未来未必会是过去的机械重复。因此,尽管我也相信未来的日子未必不会是过去某一特定时期的翻版,但是我却更加相信为新的、不同的状况预做筹画是极为必要的。

  比如,那些安然走过1987年的投资者中很多都会错误地认为,其实熊市也并不是那么难以坚持下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2000年至2002年的熊市要比1987年难熬得多,尽管这一熊市中并没有1987年那样惨烈的单日行情。

  我其实是希望能够确保自己处于一个更为理想的境地,一个不必做出像里奇在1987年那样斩钉截铁的决定的境地。我认为真正理想的投资组合应该是全天候,无论市场上发生怎样的故事都能够平安走过。

  5. 没有一种方法是绝对正确

  我之所以常常会想到里奇,好奇他后来的情况,一定程度上正是因为他成功地避开了市场最糟糕时期的冲击。即便他的长期表现不是最出色的,但是他所信奉的投资策略当中也必定是有合理的成份存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构筑自己的长期策略,让我们在市场最糟糕的日子里头睡得更加安稳,情绪更加冷静。

  事实上,所有投资策略都有自己内在固有的缺陷。关键在于,我们必须真正了解和掌握这些策略,只有如此才能够坚持下去,直到它们的作用真正得到充分的发挥,否则一点风吹草动就可能让我们半途而废,而这样做法,任何策略也帮不了我们。

  (本文作者:Chuck Jaffe)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