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实践是学习投资的不二法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7日 00:18 新浪财经

  【SmartMoney纽约10月16日讯】我在学校学的是金融学和经济学,但我真正接受这方面的训练却始于很久以前我开通第一个股票交易账户的时候。在真刀真枪的实战过程中,我犯了很多错误——高买、低卖,追随输家,结果自然是赔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清楚这一行当的规矩,付出的学费也越来越少。我想一流的投资者正是这样炼成的——不是靠阅读畅销书或提供选股信息的投资通讯,而是通过切身的参与。只有用自己的账户亲身实践,才能获得切实的投资经验。

  如果你觉得有那么一本简单的操作手册,能够教授人们如何在股市中赚钱,那你是在自欺欺人。即便有人掌握了一种极其简单的投资方法或技巧,他们又怎么会将其写进书里,在亚马逊上只卖24.99美元呢?

  但由于我们太喜欢找捷径了——以及替罪羊——所以,投资界一直扶持一种导师文化,在这种文化中,自封的预言家们不断地对某只

股票的下一步走势发表着自己的看法。这种占卜竞赛着实微妙,命中的预言会在网站和直发邮件中被大肆吹捧,但没能命中的预言则被时间放逐并很快被人遗忘。这有点像J.P 摩根(J.P. Morgan)遭遇P.T 巴尔纳姆(P.T. Barnum),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导师文化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无论这些导师有多么精明,投资者最终还是要自己做出决定。皮特-纳杰瑞恩(Pete Najarian)、托宾-史密斯(Tobin Smith)等人告诉你什么时候该买进股票的同时也会告诉你什么时候卖出么?或者说你的每笔投资都需要得到投资通讯作者或者电视上喋喋不休的大师的认可么?他们当中的很多人自己根本就不买卖股票。

  基于自己的分析所做出的决定是最好的决定。然而,每当我对股市或某只股票发表评论的时候,总会不可避免地收到一些言辞简短的邮件,对我的视角或者买进建议进行批评。这在90年代牛市的最后一段日子里出现的更多,当时科技股不但是一种投资选择,更是一种信仰。

  朋友们,我不在乎你们选择什么样的投资方法或者购买什么样的股票。资本主义基于个人权利之上,投资者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交不交易都是自己的权利。钱是你的,如果我不喜欢某只股票而你却看好它,那你就应该将它买下。我的观点和你的钱都丝毫不能影响最终的结果。

  在股市中赚钱的方法不计其数。投资者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将自己收到的所有信息和建议进行整理并总结出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法。

  正如我常常指出的那样,对我来说,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方法意味着不追随意见领袖,不受分析师、经纪人或者调查报告的左右,而是设计出自己的投资方案。我每天会接到5、6个来自研究机构的电话,兜售自己的选股和投资方案。通常这些机构会自我吹嘘,说自己如何为SAC、Citadel或其他著名基金提供过分析报告。但在我看来,这更成了我不用他们的理由。投资者想要的是其他人都没有的调查结果,而这只能从别人甚至连看都不看的地方去找。

  当然,决定投资成功与否的一个最大的因素在于投资的方式,而不是投资的对象。而这甚至在下第一笔交易单之前就已经开始了。比如一个账户中只有5000美元(维萨卡账单上还欠着15000美元)的超级自大狂,他必定会夸夸其谈。因为他投资的动机并非出于对金钱的热爱,而是在于对投资行为本身的狂热。

  无论对投资新手还是对专业老手来说,控制自己的情绪和驾驭震荡的股市都一样具有挑战性。我们买进一只股票,但它却纹丝不动,我们会心生厌倦。股票涨了,我们高兴;跌了,我们愤怒。通常,在如何管理自己的资金上,我们的这些情绪替我们做了决定。而学会如何控制这种本能的唯一方法就是亲身体验它。

  因此,参与进来。自己分析,自己做主。关注股市的同时也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脾气。到时候你会形成自己的方法和风格。书籍、投资通讯以及电视上吹捧的经验与实战训练得来的效果不可同日而语。新手开头要慢慢来——但必须行动起来。学习投资的唯一方法就是参与其中。

  (本文作者:Jonathan Hoenig)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