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倘若市场崩盘 切勿指望通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6日 17:59 新浪财经

  【MarketWatch弗吉尼亚10月16日讯】本周,市场就要迎来1987年股市大崩盘二十周年的纪念日了,当年的回忆无疑是美国股市历史上至为惨痛的一页。

  其实这一点已经不必我来宣布,因为在此前的一段时间中,人们对此已经说得够多,而且我保证,此后还会有人喋喋不休,直至周五那个正式的日子到来。

  不过我也有一点新鲜的事情要说,那就是我从大崩盘中得到了一个结论,而至少迄今为止这结论还是只此一家:在我们着眼于长期投资,为自己选择投资顾问时,一个投资顾问在股市崩盘期间赚了多少钱或者赔了多少钱根本是全无意义。

  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赫伯特金融摘要》汇编的投资通讯表现数据。整体而言,1987年大崩盘期间表现最好的通讯从那之后的表现就一直低于业界平均水准,而崩盘间表现最差的此后反而获得了平均水准以上的表现。

  我们可以举出一份1987年10月表现最好的投资通讯为例:《赫伯特金融摘要》的数据显示,在这个月当中,导致下跌了24.5%,而沙飞(Bernie Schaeffer)的Option Advisor却获得了61.5%的回报。不过从那之后,这一投资通讯二十年间的表现则是年平均亏损3.4%,在一系列通讯中名落孙山。

  相反,《赫伯特金融摘要》追踪的通讯中1987年崩盘至今表现最出色的则是Prudent Speculator,年平均回报率21.5%。不过,在1987年10月,该通讯可是遭受了57.2%的巨大损失,是当时表现最差者之一。

  当然,仅仅这些还无法构成严格的逻辑推理,而且也并非没有可以推敲的地方。比如,我是否由于将一段熊市周期(1987年崩盘时)和一段牛市周期(其后)进行比较,而得出了具有倾向性的结论?毕竟,那些在市场上涨期间能够获得优秀表现的策略和在下跌期间能够获得优秀表现的策略必然是存在着本质差异的。那么,当我宣布这两段期间的表现其实是具有反向关联时,除了熊市和牛市适用的策略并不相同之外,我是否还有什么更加重要的发现要披露?

  不,我认为已经不能再得出更进一步的结论了。

  我之所以会下如此肯定的结论,是因为除了1987年表现和其后二十年表现的对比之外,我还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将2000年至2002年的表现也引入了进来。从本质上说来,新追加的研究并不能改变原来的结论:两种不同周期之间的表现仍然彼此没有什么关联。

  那么,这一发现对于我们的未来又有什么指导意义呢?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假如你确信从现在到2007年的二十年当中,1987年那样的场面注定将在某一时刻重演,而且你还掌握了足够的资料,可以预先判断出什么通讯能够在那样的时候获得出色的表现。

  在这种情况下,要你拒绝从现在开始追踪这一通讯的诱惑自然是非常困难的。毕竟,以道指现在的点位,1987年那样的行情就意味着指数在一天之内下跌3000点,如果能够避开这种打击、甚至还从中获得巨大利润,这实在是太美妙了。

  不过,正如前面的数据所证明的,长期角度着眼,你最后很可能会为了自己的选择而感到后悔。

  换言之,即便你拥有先见之明,知道未来二十年中的某一时刻会出现崩盘,也知道哪位投资顾问在崩盘时会如鱼得水,但是你在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投资顾问时,你所掌握的这一切仍然是没有意义的。

  (本文作者:Mark Hulbert)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