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查询:

避险基金:繁荣终有结束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5日 22:49 新浪财经

  【MarketWatch纽约10月5日讯】当著名电视主播尹撒纳(Ron Insana)开始涉足避险基金行业,很可能就是大家退出这个领域的时候了。

  这不是藐视尹撒纳,他是那个频道最清醒、最有才智的人中的一个——如果他仍然呆在那个频道的话。

  但是,当一直以电视主播为职业的人也离开自己的行当,希望靠避险基金捞一些快钱,那就是到了非理性繁荣时期。

  避险基金繁荣时期结束的迹象随处可见。

  当然,这个行业会幸存下来。精明的交易者利用市场无效性的空间仍然是存在的。人们总是希望往市场里下大赌注——毕竟,我们谈论的这个避险基金市场规模达到1.2兆美元。这是基金数目急速增加的时期,有人认为存在一种回归过去的长期倾向。

  请看Naragansett Management LP、Vega Asset Management、Pirate Capital and,当然还有Amaranth Advisers。这些基金或者由于在

能源或债市上大手笔的投资而遭受巨额亏损,或者失去了关键人才,目前都面临着投资者庞大的赎回需求。这些基金的死亡已经被周三的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编进了历史。

  华尔街偶像级人物、Siebert Financial Corp.的西伯特(Muriel Siebert)说得很坦白,她告诉我,避险基金使用的杠杆手段对整个体系是一种威胁。作为从前的一位监管人员,西伯特认为杠杆手段和退休基金投资避险基金的欲望应该是一种警告。

  西伯特说,避险基金的破产显示出避险基金投资中的另一面。“这是很重要的,我不想看到任何人亏损达到那种程度……但也不希望我缴纳的税金被用于拯救去年拿走750亿美元(透过杠杆手段)的家伙。”

  “避险基金变得太流行了,许多很难兑现它们的承诺。”她说,对许多投资者而言,避险基金的诱惑在于那是“加入明智一族的问题”。

  这种趋势并不仅仅只是几支避险基金破产以及行业整合那么简单,这是一种对经济的威胁。过去几年中,避险基金的兴起给华尔街中坚投资公司带来了压力,迫使它们提高奖励以留住甚至很平庸的人才,并花钱建立相应的券商业务以抓住这个热点。

  人才流失

  近年有超过1000支基金倒闭,其中大多数由华尔街的交易者提供融资。他们离开大型银行以图赚取快钱,并自己当老板。Hennessee Group共同创始人、避险基金投资顾问格莱登特(Charles Gradante)说,由于富有的个人投资者离开市场转向私有股权投资领域,较小的公司就感到了压力。

  格莱登特说:“有些避险基金关门大吉,因为它们还赚不到500万至1000万美元(收费),只好重新回到华尔街来。”

  在避险基金“淘金热”中离开华尔街的人中,有一个是亨德尔(Stu Hendel)。他一度离开了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前往最耀眼的避险基金新创公司Eton Park。它是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Inc.)(GS)前明星级人物闵迪奇(Eric Mindich)创办的。

  本周三,也就是离开两年之后,亨德尔回到了摩根士丹利。

  Eton Park并不算很失败。从喜欢追星的机构投资者手中弄到30多亿美元种子投资之后,该避险基金据说2005年赚了12.5%——为同期标普500指数回报的四倍。尽管如此,却没有达到某些避险基金暗中承诺可以达到的20%至30%的水平。鉴于闵迪奇还要拿走他的收费部分,即使这种程度的回报实际也没什么了不起。

  关键在于,亨德尔并非惟一回到从前公司的人,他只不过是最引人注目的一个罢了。

  现金流紧张

  最后,避险基金盛宴即将结束的最大讯号是现金流。格莱登特说,不仅富人投资者对私有股权投资更感兴趣,连促成避险基金繁荣的机构投资者在Amaranth倒闭之后也“退缩了”。

  这不是什么大消息。避险基金行业中最大的公司之一SAC Capital Advisers的创始人科恩(Steven Cohen)说,避险基金领域将因为整合而遭到破坏。他说,两位数字百分比的高回报时代已经过去了。

  你信或者不信可能正是反映你对风险胃口的一个好指标。当然,避险基金不会完全灭亡,但有些投资者可能会选择回避这种投资方式,而有些经理人也许会离开这个行业。“快钱”变得更难赚了。

  (本文作者:David Weidner)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