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商品牛市逆转 继续留恋危险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9日 00:18 新浪财经
【MarketWatch纽约9月18日讯】反转也可以是你的朋友,如果你不害怕及早跟它“交往”的话。 但第一印象可以是非常误导人的,因此投资者对于任何改变现状的迹象都持非常怀疑的态度,特别是如果过去的坚持多次给投资者带来回报的话。 毫无疑问,商品期货市场的水平比四个月前是低许多,它会继续下滑还是迅速回归之前长达四年半的上升趋势呢? 图表显示出某些投资者内心可能深刻感受到但害怕说出来的东西(采取行动的就更少了):当前的下跌也许不仅仅只是一场短期的盘整。 上周五盘中,道琼AIG商品期货指数(DJ AIG Commodity Futures Index)(26099104)和追踪较广泛商品市场的商品研究局指数(Reuters/Jefferies CRB Index)双双创下14个月新低。 更重要的是,它们也都跌破了始于2002年2月的一条重要上升趋势线,这意味着下跌具有长期的意味。 商品期货跌破长期趋势线 华尔街有句股谚:趋势是你的朋友。 它所传达的讯息是,在一个形成趋势的市场下,较小的基本面和技术面障碍是可以跨越的。如果你紧跟趋势,趋势也就不会抛弃你。你需要做的就是找出趋势什么时候开始。 然而,同样重要的是如何识别出趋势的结束。 找出趋势可以是简单的:只要连接一些点就行,落在趋势线上的点愈多,则趋势愈强劲。 道琼AIG指数的长期上升趋势始于2002年2月稍早至3月稍早的几个周低点。用一把直尺就可以将如下一些低点连成一条直线:2002年11月出现的周低点、2003年4月和7月出现的周低点、2005年2月和5月出现的周低点以及2006年9月出现的周低点。 如果你这样做,那么这条趋势线何时结束也就一目了然了。 上周一,道琼AIG指数跳低开盘,击穿这条趋势线,随后整整一周愈来愈远离该趋势线。 那个下跌缺口(当日最高水平低于前一交易日最低水平)是一个迹象,表明市场感到了恐慌。它也意味着跌破长期趋势会使许多人作为反应。 商品研究局指数的上升趋势始于差不多时间,连接的周低点包括:2003年7月至10月的周低点、2004年8月、9月和12月的周低点、2005年1月和5月的周低点以及2006年3月和8月的周低点。当该指数于9月1日收于6个月低点时,便跌破了这条上行的趋势线。 商品熊市如果全面展开,最终可能使道琼AIG指数和商品研究局指数回落到各自上升趋势线的起点:分别为88点和186点附近。 上周五稍晚,道琼AIG指数下跌了0.7%至157.69点,商品研究局指数下跌0.2%至306.31点。 在回落的过程中,道琼AIG指数的一个支撑位将在138点至139点上下,这恰好是2005年1月的低点,也是整个上升趋势从低点至高点(5月中旬188.11点)的一半位置。 至于商品研究局指数,从本次牛市行情起点至创下历史高点(365.45点)的一半位置位于276点。 等待反弹 卖家一直不肯出手的一个原因也许是没有看到反弹。与其在下跌的市场中售出去冒刚好碰上波段低点的风险,许多人宁愿等到不可避免的反弹出现才会减少仓位。 此外,下跌趋势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反弹至阻力位附近以及跌破支撑位时市场的反应。 当反弹出现时,在道琼AIG指数那个下跌缺口(9月8日低点166.91点高于9月11日高点164.26点)处将出现巨大的抛压。这个下跌缺口是因为指数跌破趋势线而引发的。 上周五稍晚,道琼AIG指数在158点之下运行。 而158点恰好也是先前的支撑位(6月中旬几个盘中低点落在这个水平),现在既然已经跌破,它就转变成阻力位了。 商品研究局指数的阻力位应该位于先前上升趋势线的延长线上(目前为332点),远远高于上周五该指数的水平(约306点)。 尽管所有的技术面证据显示商品牛市的上升趋势已经结束,但对既有趋势的乐观情绪仍然使一些牛派不愿认输。然而,如果阻力位在反弹中不能被攻下的话,还是小心为妙。 尽管技术面证据明显着,但许多人仍然不愿说商品牛市已经结束,更别提承认熊市已经开始了。 正是这种乐观的情绪使商品牛市不肯投降,现在关键就看阻力位在反弹中的表现了。 原油价格下破趋势线 原油是上述两种商品指数中权重最大的单一品种,鉴于它的市场规模、流动性以及对经济的冲击,其表现对商品期货市场的投资者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10月份原油期货合约的型态与商品研究局指数非常相似。该合约8月16日收盘水平低于一条始于2004年12月的上升趋势线。 该合约的价格在那条上升趋势线下方盘整了大约一周,然后是投资者期望中的反弹?不,它反而跌得更远了! 8月29日,原油价格也头一次跌破了200天均线(许多人视之为牛市与熊市的分水岭)。经过几天的徘徊,于9月1日再次大挫,从而引发了连续七个交易日的下跌。 商品牛市条件已在丧失 我有一个朋友在一家大型共同基金工作,曾经想在1990年代中期向机构投资者推销商品期货基金,作为一种可以规避通膨风险的资产门类工具,但没有引起太多兴趣,因为那时候通膨正迅速成为一个不流行的话题。 只有当通膨成为某种值得担忧的东西时,投资者才会把商品期货视为避险的工具。如果投资者担忧经济放缓,且债券殖利率继续下滑,那么商品期货对机构投资者也不那么有吸引力。就这么简单。 资源商品并不是一种在任何市场环境下都能吸引资金的新的投资门类,它既不派发股利又无利息收入,如果市场条件不利,这种投资将遭到一致的抛弃,黄金和原油1990年代中晚期的表现就曾经远远落后。 许多人愿意相信,有一个“新的”商品市场,它总是能够吸引一部分机构投资。事实上并非如此。机构的买进兴趣是有条件的,而不是天生的。 (本文作者:Tomi Kilgore)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