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美股 > 正文
 

周四反弹之后是盘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30日 23:56 新浪财经

  【MarketWatch纽约6月30日讯】周四下午的大幅反弹是一个下意识的反应,一旦投资者认真分

  析这次反弹背后的根本原因,盘整就会随之出现。

  这种清醒的观点来自那一类投资通讯编者中的大多数:他们在周四晚间对联储再次
加息一码以

  及股市以超常反弹作为回应发表了评论。

  市场反弹的理由是,联储暗示其加息周期不久可能结束。这显然是一个说得通的理由,因为在

  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股市在利率较低的环境下表现较好。

  但问题是其它条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联储表示可能停止加息的原因是经济的疲软:“最近的指标表明,经济成长与今年稍早相当强劲

  的速度相比有所放慢,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房市的逐渐冷却以及加息和

能源价格的滞后效应。”

  因此,这令相当多投资通讯编者对联储发表声明后股市如此强劲的反弹感到奇怪——道指涨了

  217点还不止,那指难以置信地涨了62.54点。正如Almanac Investor Newsletter编者赫希(Jeffrey

  Hirsch)周四晚间所说的,“当股市因为联储称经济在变弱而反弹时,那你就有麻烦了。”

  或者像No Load Mutual Fund Selections & Timing Newsletter的编者麦基(Stephen McKee)所说的,“某

  些东西不对头,尽管市场可能需要几个月才能找出不对头的地方。”

  特别有用的是牢记几个月前斯达克(James Stack)所进行的一项分析。斯达克是投资通讯InvesTech

  Research Portfolio Strategy的编者,按风险调整后表现衡量,他的投资通讯过去20年来名列Hulbert

  Financial Digest追踪的所有投资通讯中的第四位。

  斯达克研究了历史上联储至少连续加息两次的所有情形,然后观察每次紧缩周期中最后一次加

  息之后标普500指数的涨跌。整体而言,最后一次加息之后三个月、六个月和十二个月后,标普

  500指数都下跌了。

  加上斯达克观察的其它指标,令他相信“我们已经看到了阶段性的市场高点。”

  同样的结论(就算不是同样的措辞)也来自PAD System Report的编者希佛(Dan Seiver):“牛市完了

  。我们认为市场顶点是道指的11,650点和标普500指数的1325点。”希维还是俄亥俄州迈阿密大学

  (Miami University of Ohio)的经济学名誉教授,目前为圣地牙哥州立大学(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和圣地牙哥大学(University of San Diego)的经济学客座教授。

  除了预言一场熊市之外,希维还认为在联储的加息决定之后,我们应该习惯大量的市场波动。

  在周四下午接受的采访中,希维指出:不仅联储主席柏南克是个难以预测的人,而且联储公开

  市场委员会(Federal Reserve's Open Market Committee,FOMC)的其他新理事也是如此。希维说,“

  华尔街对于老面孔比较有信心。”

  比如希维就说,假如葛林斯潘仍然是联储主席,那么周四联储会议之前的不确定性肯定会大为

  降低。因为,葛林斯潘在联储掌门这个位置上坐了近二十年,华尔街对他已经很了解,相对更

  容易预期他的行为。

  希维继续说,比起葛林斯潘来,柏南克和其他公开市场委员会的新理事“可能会捅娄子”。为了

  弥补这个原因导致的额外不确定性,在公开市场委员会未来会议之前,市场将提前跌到比葛林

  斯潘时代最后几年更低的水平。在那些会议之后,假如没有意外,市场的反弹将比葛林斯潘主

  持会议之后的反弹更为强劲。

  鉴于如今的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不像以往那么可以预言,周四希维愿意大胆作一猜测:联储公

  开市场委员会8月份会议将不是加息周期的结束。

  希维补充说:“宽松货币的日子结束了。”

  (本文作者:Mark Hulbert)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