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美股 > 正文
 

为什么说今年海外股市表现将超美股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2日 23:41 新浪财经

  【MarketWatch维吉尼亚州5月12日讯】最近,出现了许多关于美国股市有潜力超越外国股市表现的议论。这种观点的依据是,投资者将把外国市场——尤其是新兴市场——赚得的利润投入美国股市。如此一来,我们这个失宠而且表现落后的市场就会勇往直前,在2006年剩余时间里获得一个相对较好的表现。

  我在本栏目1月份的一篇文章中曾经说过,今年外国股市的表现将超越美国股市。迄
今为止,没有什么新的状况可以让我改变上述观点。

  除了战术上的考量,战略投资者至少应该把长期投资组合中40%的资产分配给海外股市,重点是亚洲、日本、俄国和德国等市场。

  一些想法

  亚洲是长期投资的首选目的地,因为亚洲股市在1998年触底,然后开始了一场大规模的新牛市行情。推动市场的力量是该地区经济成长的前景以及本土投资者的重新涌入。

  在新兴市场中,印度是长期投资的好对象,尽管它从未显示出亚洲其它地区那种强劲的成长特征,也远远比不上中国公开报道的经济成长速度,但在亚洲地区发展中国家里,印度如此普遍地避免了经济繁荣和衰退的景气循环——对于想实现真正长期回报的投资者来说,这一点至关重要。

  印度拥有世界上17%的人口,但占全球经济的比例却仍然很小——国内生产毛额仅为全球的2%,世界贸易仅为全球的1%。由于这种相对较小的全球影响力,印度未能吸引经济学家和投资者的关注。但是,随着该国在经济现代化道路上继续前进,它开始吸引世界的注意。

  印度超过1亿5000万中产阶层正在享受这种进步带来的诸多好处。这是一个开放中的巨大消费市场,但投资者必须小心可能出现的社区动荡。该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将经济进步的好处传递到社会的下层。如果印度的政界人士和公务人员不能做到这一点——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那么该国也许会进入一段经济破坏和社会动荡时期,因为印度更年轻一代努力想涌入劳动力市场,而失业是可能导致社会瓦解的。只要经济繁荣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渗入社会底层,基础开发继续发展,印度的经济成长将会相当顺畅。

  尽管如此,经济成长的好处一直在向乡村地区渗透,从而使国内消费的扩张超出了城市的范畴。这是一个重要的变化,因为印度大部分人口仍然居住在远离中心城市的地区。

  鉴于国内消费和信用的增长,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业务迅速成长,这应该是可以继续的。其中一家强势的印度银行是ICICI Bank(IBN)。该银行经营一度不算太好,但现在业务正在复苏。

  如果说在亚洲还有更具吸引力的银行领域,那就是日本的银行业了。随着该国摆脱经济困境,物价重新稳定,日本人变得更加乐观了:贷款开始出现成长,国内消费也在增加。在这种环境下,一直在重组的日本银行是最大的受益者,符合这个主题的是Mitsubishi UFJ Financial Group(MTU)。

  两周前在欧洲旅行时,我得知欧洲正在出现猛烈的购并趋势。购并的数额庞大,可能超过2000年购并交易的累计总价值。

  金融业是购并大量涌现的一个领域,这种情形应该会持续一段时间。欧洲银行和保险公司在重组,同时结构也在进行改革。另外,随着欧洲消费者资产负债表的进一步膨胀(也就是举债增加),它们的业务也进入繁荣。

  与此同时,一些大型金融服务公司的股价却被低估,有时候这是合理的,但问题是整个行业正在经历复苏周期。

  我认为一家正在复苏的金融机构是荷兰的ABN Amro(ABN)。该公司的重组令人兴奋,在削减成本的同时努力提高表现。最近,该公司还透过收购义大利银行Antonveneta把业务扩展到了义大利。我预计ABN Amro将会成为汇丰银行(HSBC)、BBVA或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等巨头的收购目标。

  投资者还应该关注德国的大型银行——这个我在去年10月就说过。德国经济也在摆脱放缓期,正在实行必要的改变以复苏它的经济。德意志银行是其中的佼佼者。

  由于这些市场的上涨速度都非常之快,因此盘整是意料之中的事。但是,这种现象应该被视为长期牛市环境下的获利回吐。

  上述牛市的基础是这么一种事实:全球经济成长的领导正在从西方向东方转移;在这个过程中,美国的经济和投资理念也在改变。

  (本文作者Yiannis G. Mostrous是投资通讯Growth Engines的编者、“The Silk Road to Riches: How You Can Profit by Investing in Asia's Newfound Prosperity”(Financial Times Prentice Hall, April 2006)一书的作者。作者本人不持有文中提及的所有

股票。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投资者依此决策责任自负。)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