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美股 > 正文
 

投资前景光明的金融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7日 23:52 新浪财经

  【MarketWatch加州4月27日讯】在淘金热时代,最精明的企业家是卖铲子的。他们对人们的常规行为把握得更好,产品销售对象的群体也更大。

  金融服务公司是现代生活中“卖铲子的”,它们提供工具,而且由于它们的存在,才有了迅速致富的可能。为了胜过它们,为什么不买进它们的股票呢?

  许多人忘了,他们赖以从事交易的投资公司同样也是可以交易的。相反,他们却透过类股、个股或共同基金在很难找到机会的地方苦苦寻找。

  许多基金表现远远不及它们所追踪的指数。然而,这是通常所谓“一条很少能超越一大块”的另外一种体现而已。

  金融服务公司从整个

蛋糕中切取一块,因此更可能取得较好表现,而且在股市的涨跌过程中体现出较弱的周期性。无论如何,你都必须透过它们买进或售出
股票
,不是吗?

  还有,依赖华尔街的产品愈多,则这个行业的状况愈好。如今,共同基金的数量已经超过了公开交易的股票的数量。独立受管帐户(separately managed account)在偷偷抢走共同基金的生意,而避险基金终于开始对这两种投资产品都构成威胁。

  再加上401(k)、年金、ETF、不动产投资信托、受管期货基金(managed commodity fund),以及受限合伙人和创投基金等直接投资,金融体系涵盖的范围可谓广矣。在这些不同的类别下,又细分出更多的产品——股票、债券、商品期货、不动产、保险和初创公司。这些触角实际上几乎伸入所有的行业和领域。

  还有华尔街为了拓展业务而推出的“虚假”产品:金融衍生工具。这些是模式化或公式化的证券产品,它们正像其名字“衍生”所暗示的,是基于金融公司销售的其它更实在的产品:股票、债券、商品期货等等。

  想一想你会觉得这是很出色的主意。如果黄金储备很低,便推出某些人们可以利用其大赚一笔的类似黄金的产品。

  为了让你对此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请看下面的数据:美国股市的总市值约为15兆美元,而根据多方面的估算,衍生工具的市场规模约为270兆美元。

  所有这些表明,华尔街用它的产品糊满整个世界,现在它有望从中获益。理由就是:美国退休体系从确定给付(defined-benefit)方式向确定提拨(defined-contribution)的转型,把数以百万计的人带入了投资领域,因为这些退休计画显然必须把资金投入资本市场。谁受益于资本市场上流通资金的增加?当然是从资本市场上获得服务收费的那些企业——金融服务公司。

  社安体系的私有化——假如这种改革的形式真的像布希总统和其他人设想的那样实施的话,那只会进一步增加金融市场上参与者的数量。

  阻隔银行与券商之间的“墙”已经倒塌。1999年的金融服务法案(Gramm-Leach-Bliley Act)对拥有67年历史的葛塞法案(Glass-Steagall Act)的主要条款进行了修正,允许券商直接获取银行的普通客户,这还是自大萧条以来的第一次,因而扩大了投资者的涵盖面。(可以说,这一下子使得美国从一个储蓄的国家变成了一个投资的国家)。

  由于供应(无数的产品)和需求(无数的人)都已然具备,金融服务公司便处于一种相当有利的地位。在美国,拥有股票的人数几乎相当于美国家庭的总数。由于美国每个家庭平均拥有2.5个人口,金融服务行业正迅速填满潜在客户的缺口(大约四分之一的人口不满18岁,所以让我们把他们主要视为“未来的”股东吧。)

  因此毫不奇怪,尽管在房市出现泡沫和赤字创下纪录的情况下,美国消费者的信心仍在增强;保持经济的活力是符合人们最高利益的。

  相信这点吧,许多分析师都是这样,对金融服务行业盈余和成长的预期是很高的。

  为交易执行和资产管理大型公司Knight Capital(NITE)今年的盈余成长预期为106%,证券清算和执行公司LaBranche(LAB)的盈余成长预期为53.8%,共同基金巨头Janus Capital(JNS)盈余成长预期51.9%,折扣券商嘉信

理财(Charles Schwab)(SCHW)盈余成长预期为41.1%,金融综合服务和资产管理公司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GS)盈余成长预期为36.7%,线上折扣券商E-Trade(ET)盈余成长预期为29.5%,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hicago Mercantile Exchange)(CME)——许多衍生和商品期货交易的场所——今年的盈余成长预期为26.6%。

  金融行业的未来已经在呈现在我们面前。除了眼睁睁地看着它侵入我们生活你没有别的办法。既然如此,投资金融服务公司吧;至少,为了你自己的利益而投资。

  (本文作者:Thomas Kostigen)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