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美股评论 > 正文
 

放弃收购BlackRock 摩根士丹利是输是赢?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6日 22:39 新浪财经

  【MarketWatch纽约2月16日讯】本周美林证券(Merrill Lynch & Co.)(MER)与BlackRock Inc.(BLK)的交易,立刻让媒体和分析师着忙起来,纷纷攘攘来确定谁是赢家谁是输者。

  我们也不能例外。

  赢家候选人名单上,有美林证券执行长欧尼尔(Stan O'Neal),理由是他抓住了摩根
士丹利(Morgan Stanley)(MS)丢下的机会;还有极受推崇的BlackRock执行长芬克(Laurence Fink),显然是因为他经营着一家有利润而稳定的公司。

  挑剔的人也许会说这原是他的责任。

  另外,几年前纽约证交所解雇葛拉索(Richard Grasso)而请来里德(John Reed)担任临时执行长时,芬克也似乎被认为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他还是批准葛拉索巨额报酬的董事会中的一个成员。

  芬克的追捧者也许应该自问:假如你帮助一个纵火犯放火,在打911报警之后是否应当受到夸奖呢?

  与芬克相对的,是那个似乎什么事都找上他的摩根士丹利执行长麦晋桁(John Mack),输家一方中的魁首。专家和熟悉内情的人告诉我们,老麦在BlackRock的高昂收购价格前退缩了。结果,他失去了打造摩根士丹利资产管理部门以及把芬克作为接班人培养的大好机会。

  这些看法作为对这桩交易的定论似乎为时尚早。正如律师们说的,警惕前瞻性声明。

  五年之后,我们可能把麦晋桁看成“搞砸”BlackRock交易的“那个家伙”——有篇报道这么称他。

  但是历史和事实都表明,现在就发奖牌未免早了点。

  一笔大赌注的交易

  BlackRock的交易对麦晋桁来说是一笔大赌注。尽管有两种方案可供考量,但代价都很高昂。今年1月,麦晋桁打算进行一桩可能给予摩根士丹利控股权的收购。

  然而,据认为他又打算组建一家合资公司。不管何种方式,代价都很高。摩根士丹利的股价约为60美元,与去年水平不相上下——当时的执行长裴熙亮(Philip Purcell)因为股价表现差劲而遭到批评。

  而在这期间,BlackRock的股价却涨了一倍,达到160美元。该股的本益比为39,远远高于同行和有意收购它的投资银行。

  摩根士丹利的本益比为12.6,低于同行;也低于美林

证券的本益比14.2。这么一比足见相差悬殊。

  BlackRock将要发行大量

股票。它的股价会达到200美元?那么170美元左右?甚至保持在160美元水平上?麦晋桁可能不想在这方面赌一把。

  内线人士说,摩根士丹利和麦晋桁曾与BlackRock争夺控制权。这不奇怪。从周三宣布的交易条件来看,BlackRock与美林证券的协议使它掌握了全面的控制权。分析师已经说过,BlackRock经过调整的管理层给人一种“厨师长太多”的印象。

  资产管理业务

  尽管如此,专家们称摩根士丹利需要来一次收购,部分原因是它根本不懂资产管理业务。经常被提到的Punk Ziegel & Co.分析师保夫(Richard Bove)在1月27日说过,有人担忧摩根士丹利“无法经营”其资产管理业务,但如果与BlackRock组建一家合资公司,“这些问题将不复存在。”

  这可能叫麦晋桁和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集团的总裁托马斯(Owen Thomas)吃一惊。就在最近一个季度,这个部门的盈余达到3亿8300万美元,比2004年最后一个季度的2亿3100万美元成长了66%;全年盈余从8亿2700万美元成长22%至10亿美元。

  此外,截至去年11月末管理的资金为4310亿美元,比2004年同期成长2%,尽管传出丑闻称该公司经纪人更重视推销自家而不是对手的基金。

  要是通用汽车的瓦格纳(Rick Wagoner),反而会喜欢这种压力!

  另谋出路

  现在摩根士丹利暗示,它将透过规模较小的收购和内部成长来打造自己的资产管理业务。一篇报道称,摩根士丹利正在与一家管理资产为36亿美元的避险基金进行谈判。

  这显然不可以跟BlackRock同日而语,但它更符合摩根士丹利当前对风险的胃口。尽管出售飞机出租部门的价格比预期更高,但麦晋桁仍需向市场展示,公司的各个方面都在成长——资产管理、投资银行、证券经纪和

信用卡等业务。

  欧尼尔在2001年被任命为执行长之后的四年中大幅削减成本,所以他的状况比较好。美林证券去年利润达到创纪录的52亿2000万美元,比2004年成长18%。

  麦晋桁2005年谢绝高薪,只接受1100万美元的受限股票。欧尼尔则是华尔街薪水最高的执行长,仅股票价值就达到2020万美元。

  如果欧尼尔是摩根士丹利的执行长,他也很可能在这桩昂贵的收购交易前退缩。当然,这仅仅是一种猜测。

  如果麦晋桁算是输家,那么每一个在昂贵收购交易前退却的人也都是输家吗?还有,如果把这份候选人名单再扩大到包括时代华纳-全美连线(Time-Warner-America Online)的莱文(Gerald Levin)、Quaker Oats-Snapple的施密斯伯格(William Smithburg)和Mattel-Learning Co.的巴拉德(Jill Barad),那么其中谁又是赢家呢?

  时间终将告诉我们,在并购交易中,落空的一方也许不能成为赢家,但胜出的一方肯定可以变成输家。

  (本文作者:David Weidner)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