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被忽视的成功法宝:电脑商店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3日 00:19 新浪财经 | |||||||||
【MarketWatch加州1月12日讯】在本周的Macworld Expo的展示会上,苹果电脑(Apple)(AAPL)推出了第一款Macintoshes电脑以及几种新的软体包,同时大肆宣扬iPod和iTunes的巨大成功。 其实在苹果电脑各项成功的策略中,有一项多少被忽视然而却起着火车头的作用,那就是Apple Store。
苹果已经证明——而且有希望一劳永逸地证明,品牌零售专卖店对于高利润、注重设计的高科技产品的销售是至关重要的。这种模式适用于汽车,适用于服装,适用于鞋类,为什么就不能适用于电脑呢? 这与一般的电脑零售店(如CompUSA)不同,因为在一般性的商店里,是否强硬推销取决于店主。 我个人对30年来桌上型电脑的销售有两个迷惑不解之处。一,为什么所有品牌电脑生产商从未意识到它们需要自己的店面和门脸;二,为什么苹果电脑花费如此长时间才做到这一点。 根据贾伯斯(Steve Jobs)在MacWorld Expo的演讲,该公司135家零售商店过去三个月的季度销售额首次达到10亿美元,光临商店的顾客总数达2600万。 可以猜测,当零售商店的主意最初提出的时候,苹果电脑的董事会一定也表示过反对。在此之前,电脑厂商开设自有商店的努力全都以失败告终。 许多更一般化的电脑商店,不是关门大吉就是成了空壳。早年的Computerland、MicrosAge和Byte Shop,哪一个不是烟消云散? 电脑厂商开设的零售店遭受的打击最严重。最初,IBM在1980年代它那巨大的企业中心销售个人电脑和软体。这些商店的总部设在亚特兰大,后来突然纷纷关闭了,因为据说出现了巨大的营业亏损。 紧接着在1980年代晚期,出现了一家销售电脑的非常成功的直销公司,叫做CompuAdd。那时候CompuAdd与捷威(Gateway)、戴尔(Dell)和康伯(Compaq)是合作伙伴。它开设了零售电脑的连锁店。而在此之前,它是专门经营邮购业务的。 据认为,开设这些商店把这家以前非常成功的公司弄垮了。1993年,该公司申请破产。 1990年代末,捷威开始推出它的Country Stores并显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到2003年便全部关闭。苹果电脑则是在2001年开始设店的。 我发现这些公司的做法有很大的不同。下面是本人对1978年以来电脑零售商店的一个简要回顾,不错,我对这个问题很重视。 我指的是电脑厂商开设的销售专一品牌的商店,而不是那种销售众多品牌的一般电脑零售店: Computer Kits(大约1978年):销售Altair Computer。是由一位技术专家/工程师开设的小型商店,有一种屈尊俯就、令人压抑和傲慢味道;不够专业。 IBM Business Centers(大约1984年):最初以企业客户为目标,对一般大众客户兴趣不高。是在城区黄金地段开设的活泼大型商店。 CompuAdd Computer Store(大约1991年):非常类似于今天的CompUSA,让人觉得不太重视自有品牌。环境让人感到舒适而有趣,就那时而言规模也较大。 Gateway Country Stores(大约2001年):郊区开设的超大商店,常常让人心里嘀咕:“我不会是这里的唯一顾客吧?”叫人毛骨悚然。似乎是一对一销售的模式。并非音响店那种强行推销的高压力环境,但有些相似,让人觉得不舒适。 Apple Stores(现在仍存在):起初为紧凑型商店,在可持续经营后扩大为适度规模的商店。非常开放和现代,看上去新奇而舒适。通常情况下店内总是挤满了玩设备的人。销售人员不会施加太大的推销压力。 电脑零售模式经过几十年的失败,看来苹果公司最后摸索出了一条成功途径;现在,它可以用来销售它想销售的任何产品了。而且与多品牌的电脑商店不同,它可以控制强硬推销的现象。这是关键的一点。 看起来,今后几年内其它电脑厂商(东芝、戴尔、惠普、联想等等)将不得不考量这种零售模式了。它们最好赶紧这样做。 (本文作者:John C. Dvorak)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