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美股评论 > 正文
 

避险基金监管新规 不曾想出了漏洞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6日 23:29 新浪财经

  【MarketWatch加州11月16日讯】在制定针对避险基金新规定的过程中,并没有动用最出色、最聪明的人才。于是乎,这项原本意在保护投资者的新规定却有了一个巨大的漏洞,避险基金可以利用它大行违背规定初衷之事。

  证管会(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出台的这项新规则,要求符合一定条件的避险基金从明年2月份起向该机构登记,目的是收集这些基金管理着的超过1兆美元资
金的相关讯息——这些资金原本是在政府视线之外的。

  但是,资产在2500万美元(对该行业来说是个很小的数字)以上的避险基金,如果两年以内不允许投资者赎回,那么可以免于向证管会登记。

  某支基金的投资长说,“这是基金经理人梦寐以求的。如此一来经理人不必报告任何资料,可以更长久地控制那些资产。(证管会)对这个行业做了一件大好事。”

  许多避险基金都有所谓的“锁定”条款,要求投资者在一定时期内把资金委托给经理人管理。这个时期通常为12至18个月,只允许投资者按季度、按半年或按年赎回资金。这种规定使得经理人拥有可以投入市场运作的可靠资金基数,而不用担心赎回——赎回可能提前中止原定的投资计画。

  避险基金许多情况下使用极其复杂、高级的投资工具——诸如衍生投资工具,为投资者谋求较高的回报。如果允许投资者过于频繁地赎回资金,这些策略的完整性将遭到削弱。

  当然,从另一方面说,这些策略一旦出漏子,投资者可能遭受巨大损失,而且许多时候甚至觉察不到危险的来临,直到事实完全显露。历史上最大的投资泡沫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ong Term Capital Management),造成客户资金的损失高达45亿美元。

  这类教训促使证管会首先考量到避险基金的登记问题。熟悉这项决策过程的人士称,预期它有助于更严格的管理。

  然而,新规定使得避险基金经理人有了延长锁定期的动机,这不仅击破了该规定苦心经营的投资者保护层,更为避险基金使用替代性策略提供了避风港——甚至包括那些原来没有向投资者披露的替代性策略。

  在平淡乏味的市场环境下,避险基金经理人为获取更高的回报无一例外地苦苦挣扎;避险基金经理人获得的最好回报,通常是在市场强劲上扬或猛烈下跌时期。

  避险基金能否获得高回报,其核心是策略的透明度——这是私人投资领域中存在争议的一个问题。避险基金经理人声称,避险基金存在的一切价值,是悄悄地运作“客制化”或“预订”的

证券,从而获取巨大的回报。如果披露“谁、什么、哪里和何时”这些交易要素,避险基金就失去了吸引力。

  此外,避险基金是为“符合标准的投资者”而设计的,他们的年所得至少达到20万美元,净资产起码有100万美元(新规定下这两项标准分别提高至75万美元和150万美元)。因此,避险基金能够说服投资者,这些富有的投资者也能够承担得起等待更长的时间才收获回报,因为他们寻求的不是短期所得。

  经纪人推荐这类私人帐户持有的证券期限在三年至五年之间。有些经纪人甚至劝告客户,两年内不要查看他们的帐户,以避免招致“焦躁交易”行为。他们称,拥有长期金融计画才是最好的。

  证管会意识到它的新规定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不利后果。证管会投资管理部门副主任普莱兹(Robert Plaze)告诉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证管会将在2月份开始登记时进一步评估这种状况。

  要求避险基金登记的规定,是根据证管会前任主席唐纳森(William Donaldson)的指示制定的,而现在的新主席是寇克斯(Christopher Cox),于是修补漏洞的工作便落到他的头上。

  然而这也许是不可能的。作为一位企业和自由市场的支持者,寇克斯担任议员期间提出过私有证券诉讼法案(Private Securities Litigation Act),该法案限制投资者提出证券诈欺起诉的权利。

  何况证管会今年还要应付预算的大幅削减。证管会规定遵守情况检查部门的主任理查德(Lori Richards)最近指出,证管会缺少足够的资源来适当地监管目前大约8000支避险基金。资源缺乏使得这项登记的要求看起来不会有太大作用,更不用说短期内能够得到加强了。

  证管会原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证明它的执行能力,但没想到出了故障。真算不上明智的行动呵。

  这意味着更多人将无法了解他们投资的内情,除非他们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原本应该由证管会代劳的事情上。

  (本文作者:Thomas Kostigen)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