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美股评论 > 正文
 

解剖十年期殖利率的上扬过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8日 23:56 新浪财经

  【MarketWatch纽约11月8日讯】十年期国债殖利率实际上已经于10月26日向上突破了一条长期下跌趋势线,但直到上周三才开始上扬,并于上周五收盘于16个月高点4.63%。

  这次迟到的上扬也影响了其它金融市场。大家都知道,充当着领导角色的市场在确定其它金融市场未来走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可以认为美元多年的下跌趋势早就于5月份结束了,但上周五美元的突破才意味着其上升趋势的确立。

  在欧元对美元汇率于上周五跌至一年半低点之前的几个月里,美元牛派在1欧元兑换1.19美元支撑位附近进行过多次顽强的抵抗。7月上旬,共有7个交易日盘中低点落在1欧元兑换1.1850美元至1.1950美元之间(最低为1欧元兑换1.1866美元),10月份共有10个交易日盘中低点落在这个区间(最低为1欧元兑换1.1872美元),11月份在上周五突破之前也有1个盘中低点落在这个区间。

  在过去,打压美元使之贬值的因素是对美国经常帐赤字不断膨胀的担忧,但美国短期利率的持续上升(加息),尤其是在目前十年期国债殖利率也转而上行的情况下,基本面已经发生改变,以致美元相对其它货币的吸引力令人无法忽视。

  也就是说,售出美元而买进其它货币的交易已经无利可图,而看涨美元却每天都有进帐。

  例如,持有美元对欧元

汇率的空头部位是得不偿失的,因为首先必须支付较高利息借入美元回补透支,然后再以较低的利息贷出欧元,帮助实现帐目的平衡。

  相反,持有美元对欧元汇率多头部位的投资者却赚取两种利息之间的差额,因为贷出美元的利息较高,而为回补透支而借入欧元的利息较低。

  美元随着利率一同走高是当前汇市上被默认的基本面。只有当其它因素取而代之——诸如地缘政治担忧、贸易和预算双重赤字的膨胀以及2001年稍晚至2005年中期那种反对美元升值的政治压力,市场才会忽略利率这个主要因素。

  另一种默认的基本面是:美元升值有助于抑制通膨,因为这能降低进口产品的成本,同时压低期货商品的价格。

  强势美元正是1990年代无通膨环境的功臣(现在已经变得很明显,通膨并非像某些人认为的那样“死亡”了);而弱势美元则帮助美国在新千年的最初几年里驱散了

通货紧缩的阴影。

  在目前形势下,你将看出为什么美元走强的帮助非常大。

  最后值得指出的是,利率上升环境下股市通常是下跌的,但股市近来虽然连遭打击,但并未跌破支撑位。

  既然其它金融市场已经开始听从各自默认的基本面,那么股市的下跌是否不可避免呢?抑或长期利率突破后形成的陡峭殖利率曲线(长期利率相对短期利率在上升)为公司盈余前景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从标普500指数的技术面(离可以确定方向还差数点)来看,如果始于2003年3月的那条上升趋势线(目前约为1,175点)被跌破,则下破支撑位已成定局;相反,如果能够升至9月9日高点(1,243点)之上,则实现了上破阻力位。

  技术分析本质上是情绪分析

  市场不过是人们买进或卖出决定的集合。基本面可以用来指导投资者决策,但盈余不会买进,通膨也不会卖出,仍然需要有人据此作出决定,采取相应的行动。

  市场之所以朝着某个方向运动,是因为有人愿意按另外一个人的价格进行交易(卖方接受买方出价,或买方接受卖方要价),而不是按自己的价格交易(卖方按自己的要价售出,买方按自己的出价买进)。

  成功的诀窍在于算计谁比你更绝望。

  我认为,害怕更大亏损所产生的交易欲望要比贪求可能利润的交易欲望更为强烈,因此,我首先会站在亏损一方来考察市场,一旦趋势已经确立,才转到获利一方的立场上来。

  这些情绪是可以交替存在的,因为对一些机构投资者来说,错过一次机会可能意味着表现落后于基准指数,甚至更糟——落后于同行。

  上周五,十年期国债殖利率创下2004年6月29日以来的最高收盘水平,但取得这个战果的战斗,差不多一周之前就开始了。

  十年期国债殖利率于10月26日实现向上突破,但并非说这应当归功于图表。图表分析——许多人也称为技术面分析(其实“市场心理分析”更贴切)——只是感知市场传达出讯息的一种方法。

  像基本面分析一样,技术面分析有时候有帮助,有时候则不。

  不管相信还是不信技术面分析,反正有足够多的人重视图表,以致影响到他们的交易时机。他们虽不能左右市场的方向,但可以帮助你了解市场的方向是什么,并能形成市场逆转的型态。

  我来分析一下过去几周债市的技术面,看看图表对我们有什么作用。我将从行为/情绪而不是纯粹的技术面来分析问题。

  首先,你把自己设想成一个债券交易者,过去几年你利用债市的上升(对殖利率而言则是下跌)趋势干得相当不错。现在你变得有点紧张了,因为殖利率过去几个月一直在稳定上升,却找不出上升的真正理由。(期货商品价格走势平缓,核心通膨率得到控制——你总是希望知道市场为何这么运动,这样在新的基本面出现时你可以预知市场的反应)。

  由于找不出十年期国债殖利率上升的真正原因,于是你认为这种行动不是“真实的”,并等待恰当时机到来以买进更多债券。为什么不呢?这种逢低买进的策略过去一直是很有效的。

  不管你信不信所谓的“技术面”分析,起码你知道该殖利率的一条长期下跌趋势线可以回溯至2000年6月,甚至更远至1994年11月,因为你多次听人谈起过这个。

  十年期国债殖利率在这条下跌趋势线下方盘整数天随后于10月21日回落(跌6.9个基点至一周半低点),这个事实说明许多人是重视这条趋势线的,并因此影响了他们的交易决定。

  你据此作出决定:这是买进更多债券的时机。

  随后几个交易日里,十年期国债殖利率回升到上述趋势线之上,这让你感到有点不爽。10月26日,你一觉醒来,惊恐地发现该殖利率已经突破那条下跌趋势线,徜徉在7个月高点附近,同时形成了一个大大的上升缺口。

  这时候,哪怕你是个图表分析的怀疑派,也会因为存在大量的技术分析追随者而忍不住感到有些焦躁。不管你对自己的观点多么有信心,毕竟过去许多次你都押错了宝——尽管你对基本面的看法完全正确。

  但这时有趣的事情发生了——殖利率并未涨到完全摆脱下跌趋势的程度,如果说那条下跌趋势线的确有什么意义,这可能正是你期望的结果。这是因为那条趋势线实际上并不那么重要以致债市牛派未在那个位置发动足够猛烈的进攻?还是因为大家都不希望在联储11月1日会议前采取大行动?

  你并不真正关心原因是什么,令你大感放心的是,市场并没有完全抛弃你,现在你觉得殖利率更有可能下跌了,因为那些在殖利率突破之后押注它上升的投资者平仓了。

  十年期国债殖利率的确回落了少许,并在之后的几个交易日里走势平稳,但你内心的隐忧没有消失,因为你在突破之前建立的部位仍然处于价外(underwater)状态,十年期国债殖利率并未回落至那条下跌趋势线以下。而且,该殖利率的支撑位似乎还在继续加强,双双在10月28日和10月31日于4.534%打底。

  与此同时,联储开会的日期又迅速临近了,市场将如何对经济数字/加息事件作出反应?猜测正确的把握不会超过50%,这对你来说不是个很有利的机率,至少在你担心亏损的时候对你不太有利。

  联储宣布加息当天,十年期国债殖利率回落,你大大松了一口气,但不幸的是,它不久便开始反弹,最终上升了0.018%,收于4.577%。

  这种盘中的逆转是非常重要的,你心中的隐忧加剧了,因为联储加息之后该殖利率的低点4.535%仍然高于加息之前的支撑位4.534%。这意味着,你原本预计可能导致殖利率下跌的一个因素没有发生作用。

  那些做超短线的交易者可能已经回补平仓了,那正是形成盘中逆转的原因!你原本也可以在盘中出售一部分部位,但你决定等待,希望下一天情况会有好转。

  不过,大投资者无法像超短线交易者那样快速地操作,特别是无法避免引起不希望看到的市场波动。他们喜欢先放放风,等到市场的交易量足够大时才采取行动。

  这可以解释十年期殖利率为何于11月2日跳空开盘,并在次日继续上扬。

  11月4日,该殖利率在疲软的就业数字公布之后回落,但盘中低点4.604%已然高出前一天的开盘水平4.6%,

  如果你仍然握着突破之前的部位不放,只是因为你不想在该殖利率处于7个月高点时售出。你决定减持部位,但希望能够在殖利率回落时才采取这样的行动。

  但是,在最终放弃并抛出部位之前,你所能容忍的亏损到底是多大?

  这不是一个基本面问题,因为现在基本面对你是不利的,现在这成了一个更为个人的问题。你不想武断地选择一个时间或价位,你也不希望承担更多来自消息面的风险。

  于是,你尝试回忆是否有该殖利率涨到这种水平后触顶然后回跌的先例。

  有些人不用图表就能够记起来,但我不行。

  如果你像我一样,那么图表这时候就可以轻松地给你提供帮助:3月23日,十年期国债殖利率在4.693%触顶,随后转跌并一直跌至3.803%。

  因此你决定:如果该殖利率涨至这个水平之上,你将闭上眼睛甩掉一切部位。

  对我来说,这更像一种绝望的情绪,而不是技术分析。

  (本文作者:Tomi Kilgore)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