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 > 美股 > 正文

征信市场化开闸 BAT等民间机构恐不是央行征信系统对手

2014年09月05日 11:09  新浪财经  收藏本文     

  近日,首批第三方企业征信牌照终于获批,而个人征信牌照也进入申报审批阶段。征信行业成为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中放开的又一个掘金领域。

  与美国征信市场上以三大民间征信局为主导的局面不同,中国征信体系的资源一直集中在央行[微博]的征信中心,而目前征信中心并不对民间小贷、担保或P2P等网贷机构等完全开放。面对大量的个人及小微借款用户,这些民间金融机构(为表述方便,本文中的“民间金融机构”暂且包括P2P等网贷公司)需要自行完成信审工作,不仅会提高贷款成本,同时加大了风控难度。尤其对网贷机构来说,线下做尽职调查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抵消了互联网高效、低成本运作的天然优势。

  尤其在近两年,民间金融与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呈现爆发式增长,普惠金融的客户群开始形成,草根客户的征信难直接阻碍了授信过程,征信体系的不健全加速暴露。开放央行征信中心与征信业务市场化成为民间金融市场的联合诉求。

  征信市场化开闸BAT等民间机构恐不是央行征信系统对手

  普惠金融的征信困局

  庆幸的是,政策开始向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今年6月,央行首次批准将小贷公司批量接入征信系统。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接入的企业约占全国小贷总量的10%。已接入的小贷公司可以通过征信系统查询借款人的过往借贷记录及还款情况,以快速获知其是否是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群体,不仅缩短贷前审查周期,也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总成本。

  不过目前,征信系统对小贷公司的帮助作用并不充分。据一小贷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对征信系统的利用只是停留在查询贷款人信用记录的层面上,并没有像银行等金融机构一样向系统进行数据报送。

  这种做法导致征信系统中不存在民间金融机构的征信信息,从而便无法得知贷款人是否同时在多家民间金融机构被重复授信,而这却是民间金融机构在授信时的最大担忧之一。

  一位接近央行征信中心的人士解释说,民间数据未被接入的主要原因是央行在数据质量和接入标准上很难把控。“银行等机构的数据在标准、格式和定义上都类似,但民间金融机构的交易数据形态各异,对数据的定义不同、业务操作规范不同、授信标准也不同,很难形成统一的数据标准供行业共享。”

  该人士预计,两三年之内小贷、担保、P2P等公司可能都无法实现向央行报送数据,因为即使报送,征信中心也无法有效对此加以分析应用。

  而另一方面,这种单向的信息查询也将阻碍更多的民间金融机构接入征信中心。正如征信中心副主任王晓蕾所说,征信系统是一个信息共享的平台,机构不能只索取,而不履行贡献的义务。

  征信市场缺口显现

  一家独大的征信格局让民间金融机构无可奈何,既无法亲近又无法摆脱对它的依赖。依照欧美国家以社会征信机构为主导的发展历程,中国可能走到了征信市场化的节点。征信行业迫切需要民间资本来补充完善。

  据央行2013年末发布的《中国征信业发展报告》(2003-2013)显示,据不完全调查,截至2012 年底,中国有各类提供征信服务的机构150多家,年收入20多亿元。

  其中,有政府背景的信用信息服务机构约20 家,主要向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信用信息服务;社会征信机构50 家左右,业务范围包括信用登记和信用调查等,机构规模都相对较小,机构之间发展不平衡;剩下70多家是纳入央行统计范围的信用评级机构,从事债券市场和信贷市场的评级业务。

  放眼望去,目前中国还没有一家社会征信机构在规模和体量上可以与央行的征信中心相提并论,业务大多是建立在征信中心的数据之上,还有些公司只是打打征信的擦边球。

  与行业参与空白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巨大的征信市场空白。征信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1月底,征信系统中收录自然人约8.3亿,收录企业及其他组织近2000万户。然而,据征信中心副主任王晓蕾透露,个人征信数据中只有不到3亿人和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发生过借贷关系,其余人则记录空白。

  以中国有14亿人口来计算,征信中心的数据仅覆盖了约20%的人口,这预示着一个巨大的市场缺口。据行业机构预测,随着普惠金融的发展,中国的征信市场将面临高达千亿人民币的发展空间。

  对此现状,中国人民银行[微博]副行长潘功胜9月2日表态称,鼓励民间资本在内的各类资本进入征信业,对大数据公司开放征信市场,推进征信市场对外开放,“让市场化的征信机构起主导作用”。

  央行近日发放首批企业征信牌照的动向,也向潜在市场参与者透露了积极的进入信号。由于企业征信市场的规模比较大、需求更强烈,管理层采取了企业征信先行的开放顺序,对个人征信市场的放开还在考量之中。

  金融机构或不占先机

  面对敞开的市场机遇,人们最关心的是,哪类企业会占到先机?

  在信而富CEO王征宇看来,征信业务不是拿了牌照就可以合法搜集数据、出售数据那么简单,信用数据的积累和信审评级能力的培养不是一家企业在短期内可以练就的。纵观所有掌握大数据的行业,电商、社交及公共事业领域的公司在发展征信业务上最具优势。

  “举个例子,如果某天BAT要做征信业务了,市场一定不会觉得奇怪,因为他们提供的服务对整个中国的用户都有深刻的影响。几乎每个人在使用互联网或手机时都逃不掉BAT的服务。一旦使用他们的服务,就会留下个人痕迹,直接或间接地透露了你是谁、你在哪、你的行为习惯等社会属性,这些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数据。BAT处在极强大的数据搜集网络之中,他们在征信方面早就占据了先机。” 王征宇说。

  不过,以上信息更多体现的是一个人的行为方式、经济状况、社会属性和人际关系等,可以360度辅助授信决策的制定,但单独用来判定一个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是不充分的。

  由于征信中心数据的单一性及空缺性,沉淀于各类企业的数据恰好可以展现贷款用户的多方面情况,帮助金融机构更准确、更快捷地进行授信判断。而一旦这些散落在各领域的公司的用户数据得以整合利用,将对整个征信体系做到有效补充。

  不过,对于网贷机构争相开办征信业务、平安集团建立前海征信中心等系列行业动作,王征宇并不看好。他认为,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从事征信业务本身就是个悖论。

  “首先,法律明文规定金融客户的数据不可外泄,更不可以用来买卖,所以工商银行不会做征信,因为他也不占任何优势。退一步说,如果有金融机构计划通过购买电商、社交公司的数据来开展征信业务,那他会把数据卖给谁呢?征信数据的最大需求方是金融类服务机构,而这些机构之间本身就存在竞争,没有一家金融机构愿意把数据卖给竞争对手。所以金融机构办征信这条路根本走不通,因为不存在一个可持续的生态来支持这项业务的发展。”

  “正是基于这个道理,在整个征信服务链条上,小贷、担保、P2P等公司并不适宜做数据的集成方,利用征信数据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反而更有价值。” 王征宇说。

  融360研究院徐谨对此持有相似观点,她表示在国外从事征信业务的大多是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很少有金融机构自己去做征信的例子。

  “如果金融相关领域的机构真想从事征信业务,必须保证征信模块的独立性。例如,平安集团如果希望运作新成立的前海征信中心,必须进行一些去平安化的动作,以保证征信数据的独立性。”

  对于征信市场化在中国的推进,徐谨提出了三个观点。

  · 国家要提前做一些立法工作,确保有资质的企业才能从事数据的获取和运营工作,同时明确可以共享、交易的数据类型,防止用户隐私的泄露;

  · 征信数据的积累是个漫长的过程,在征信市场开放初期,机构可以采取数据交换的方式完成数据的原始积累;

  · 依照国外经验,征信机构在三五年之内很难盈利,发展初期可能需要国家的资金扶持,但机构需要保持完全的市场化运作,等待整个征信市场成熟后,机构可以再独立运营。

  (来源福布斯中文网)

文章关键词: 征信第三方企业征信牌照P2P网贷

分享到: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猜你喜欢
  • 新闻港媒:涉周永康案官员商人即将被审讯
  • 体育郜林失点3将造大逆转 10人国足3-1科威特
  • 娱乐张默涉嫌容留他人吸毒罪被正式批捕
  • 财经晚年被查企业高管:一汽安德武年龄最大
  • 科技第一线|揭秘创新工场李开复患淋巴癌背后
  • 博客乔磊:印度为何发生18岁美女与狗结婚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北师迎来“00后”新生 称不想被关注
  • 钮文新:从欧元宽松看政府强拉A股
  • 水皮:5000点是谁的中国梦?
  • 冉学东:A股反弹很难超越2400点
  • 苏培科:逢新必炒说明A股病得不轻
  • 时寒冰:强势美元是巨大无比的坟墓
  • 慕容散:5000点是等不来的 是买来的
  • 余丰慧:腾讯民营银行为何前途坎坷
  • 张庭宾:欧元可能有解体的风险
  • 徐斌:高盛号召全球股民来抄底A股
  • 商寅泉:赞成央企高管降薪酬三理由
  •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