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 > 美股> 正文

各国金融科技蓬勃发展:成长烦恼与监管沙盒

2017年09月21日 01:54   经济参考报 微博 收藏本文  

  近年来,金融科技在各国蓬勃发展。依靠支付创新、互联网借贷、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和应用,金融业正悄然变革服务模式。金融科技发展前景广阔,但超速扩张下又给监管者带来挑战,如何平衡产业发展和合规成为各国当局的头等问题。世界主要国家主张采取监管沙盒,此外,国家间的协作监管已初现苗头,有望为产业安全良性发展护航。

  各国切入金融科技风口

  传统金融中心和世界主要经济体目前纷纷制定政策,拥抱金融科技的发展,力求提高产业效率,挖掘前沿技术中蕴藏的经济增长红利。

  欧盟委员会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表示,世界正处在金融科技变革时期,金融科技服务如移动支付、点对点借贷和网络投资等在欧洲使上百万人受益。东布罗夫斯基斯表示,“展望未来,人工智能、分布式账本、云计算等还有更大的潜力,我们必须现在就开始为未来准备。”

  此外,欧盟委员会正在制定金融科技行动计划,预计将在明年年初公布。其中一个议题是正在评估关于众筹和点对点借贷的立法,这将为跨国界活动提供便利,有助于扩大行业规模。

  美国的华尔街大投行们更是早早投入到金融科技风口,部分核心业务今年已经实现“去传统”、“去人工”的工作流程,大幅提高了业务效率,预计架构在技术基础上的金融业务在美国会更加普遍。

  埃森哲的数据显示,纽约市金融科技企业吸引的风险投资总额由2010年的2.2亿美元猛增至2016年的24亿美元。全美范围内,麦肯锡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过去五年间,美国金融科技创新企业高达2000多家,吸引了将近230亿美元的风险投资基金和成长基金的投资。

  亚洲方面,日本政府今年上半年召开了未来投资会议,公开了2017年的成长战略草案。核心内容是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发力点,实现以金融科技为代表的五个产业的增长战略,同时提出了由政府牵头完善这些领域的数据利用基础、加强人才投资以及扶持初创企业等的方针。

  香港证监会日前分别与马来西亚和迪拜建立了金融科技合作框架,同意资讯共享,寻求进入对方市场的创新型企业开展合作。香港证监会于2016年成立金融科技联络办事处,以便与在香港从事金融科技发展及应用的公司加强沟通,促进金融科技界对现行监管制度的理解,以及确保证监会能够掌握金融科技的最新发展。

  新加坡政府最近在金融科技领域也是动作不断。15日,新加坡金管局宣布和马来西亚证券委员会签署了一份共同扶持金融科技和金融服务创新的协议。此前几天,金管局还和英国财政部坐在一起交换了对金融科技等领域的意见。8月初,金管局还发布对于首次数字货币发行(ICO)的监管措施。

  新加坡目前正在争取成为东南亚乃至亚太地区的一个金融科技枢纽。毕马威8月1日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尽管交易量有所下滑,但今年第二季度新加坡金融科技领域的投资环比有所增长,达到了6150万美元。

  金融科技应用日益广泛

  金融科技顾名思义,是金融和科技的结合。从应用层面来看,金融科技涵盖内容广泛,电子支付、网络借贷、人工智能等新型应用和服务日益普遍。

  随着近年来金融科技在英国的迅速发展和应用,英国在网络借贷、区块链、开放型银行业务、数据分析技术等方面已具有极强的专业能力。

  据英国最大的中资银行中国银行伦敦分行研究部门介绍,英国金融科技创新主要分布在三大领域。一是支付和消费金融,包括网络借贷、交易、个人财富管理等;二是数字化银行,包括资产管理、资本市场、保险、自动化交易和会计软件等;三是大数据分析,包括信用调查、资本市场及保险等。其中,支付和消费金融领域吸收了约90%的金融科技投资。

  在具体领域中,网络借贷起源于英国,最初主要以满足借款人信用卡透支还款和个人债务重组融资需求为目的,后来拓展到个人信用贷款、中小企业融资、专业贷款等领域。据业内人士介绍,英国的P2P网络借贷平台在产品设置上注重细分,分为服务个人消费贷款、满足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在线企业票据融资、住宅地产投资等。

  在美国华尔街,人工智能技术渐盛于各大投行。高盛集团的一位高管今年1月份曾表示,在过去的十多年内,高盛纽约总部有600个交易员的工作岗位被200个电脑工程师所取代,人工智能交易已逐渐在高盛的市场交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全球规模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之一黑石集团3月份宣布,解雇包括多名投资组合经理在内的40多名员工,他们的大部分工作将由人工智能交易取代。

  对冲基金研究机构尤里卡对冲在跟踪研究了23家应用了人工智能交易的对冲基金后发现,自2010年来,依靠人工智能为主的被动型基金回报要优于依靠基金经理为主的主动型基金回报,而被动型基金的管理费用却明显低于后者,这就不难解释为何人工智能会受华尔街青睐。

  在日本,市场消费者已经成为金融科技的受益者,智能支付应用广泛。据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统计,包括信用卡和电子货币等在内,预计到2020年日本的电子结算市场规模将比2015年增长约四成,达到82万亿日元。智能手机的普及将促进电子结算的市场扩大。从事金融和IT(信息技术)相结合的金融科技的企业相继涌现,通过电子结算进行用户间转账也成为可能。

  日经新闻社援引野村综合研究所高级顾问上田惠陶奈的观点指出,在偏爱现金结算的日本,智能手机结算今后也将增加。上田表示,随着消费者便利性需求的提高和店铺引进成本的下降,智能手机结算将不断爆炸式普及。

  监管沙盒与技术提升并重

  面对来势汹汹的金融科技发展态势,安全风险和行业规范问题难以忽视。各国监管者一方面态度谨慎,一方面采取较为开放的监管沙盒,在运营资质、技术安全、行业标准的制定中寻求平衡。

  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中国金融科技大会”上,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表示,过去几年金融科技突飞猛进,对金融业的存、贷、支付和融资等功能产生了一系列颠覆性的冲击,金融科技正在重塑金融生态。他指出,金融科技造成的最大冲击和变化是在监管和法律方面。首先,监管今后须从机构监管走向功能监管。其次,监管必须从静态区域走向跨区域和跨境监管。金融科技正在对现有的金融企业和行业形成冲击,但还未完全颠覆,今天的监管对未来极为重要。“未来我们会看到金融科技企业之间激烈且动态的竞争,竞争和监管将决定未来金融生态的格局。金融科技的冲击和再塑未来的金融生态是必然的。”

  对于高速发展的金融科技,美国监管当局正在酝酿行业规范,预防出现类似十年前起源于金融市场的危机。

  美国货币监理署日前发布的半年度报告称,金融科技为传统银行带来新的竞争对手,也推动美国银行承担更多“战略风险”,原因是这些银行寻求与金融科技公司竞争并采用这些公司使用的产品模型。

  货币监理署代理署长诺雷卡称,随着银行决定扩张新产品或服务,考虑新的支付渠道或寻找产生持续回报的方式,战略风险也在上升。他还表示,货币监理署将在未来六个月密切关注这些关键的风险领域。

  货币监理署警告银行称,创新产品以及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仍是新兴事物,需要银行更加谨慎。另外,货币监理署还希望为金融科技公司打造首个全国性的银行许可,这一设想已导致一些州的银行监管机构提出诉讼。

  欧盟10月份预计将发布一个指导标准,规范银行和金融科技企业之间的沟通协调,因为后者需要获取用户信息,而目前这是一个较有争议的话题,欧盟希望找到一个平衡的、兼顾各方的解决办法。

  英国金融监管机构鼓励金融创新并对其进行管理。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实施“监管沙盒”项目,为新兴金融科技创新提供空间,并不断调整监管框架,探索监管边界。“监管沙盒”指从事金融创新的机构在确保消费者权益的前提下,按FCA特定简化的审批程序,提交申请并取得有限授权后,可以在适用范围内测试,FCA会对测试过程进行监控,并对情况进行评估,以判定是否给予正式的监管授权。这实际上为新兴业态提供了“监管实验区”,放松了参与实验的创新产品和服务的监管约束,可激发创新活力。而一旦金融创新产品的规模达到一定水平,在可能产生系统性风险时,FCA和审慎监管局(PRA)将迅速将其纳入宏观审慎金融稳定监管框架之内进行监管。

  欧洲中央银行负责银行业监管的部门也对金融科技发展状况保持紧密跟踪。

  据德国《商报》9月份报道,欧洲央行负责银行监管委员会负责人达尼埃尔·诺伊表示,欧洲央行银行监管机构希望不久出台与金融科技行业有关的公司许可指南。监管机构必须对金融业出现的技术变化作出反应。

  她说:“欧洲央行正在致力于制订这一规定。”这一规定很快将会公布,以征求社会意见。诺伊表示,金融科技企业从事从移动支付应用软件到虚拟货币等新兴业务,它们将在未来的金融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技术和金融壁垒会有所降低,银行市场将变得更具竞争力,但监管机构仍在寻找适合的监管手段。”她说。

  金融科技的发展也对安全技术层面的需求提高,尤其在安全解决方案和标准方面,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和平台都需防范新技术带来的新风险。

  互联网金融安全服务商梆梆金服今年第一季度从国内互联网金融行业中选取了100个平台,进行了盗版情况监测分析,发现有25个平台存在被盗版现象,共出现152个盗版应用,显示金融交易在互联网平台中存在较普遍风险。

  梆梆金服的专家提醒,打着互联网金融平台名号的木马应用尤为危险,安装后拦截用户短信,伺机窃取用户资金,易引起用户投诉和法律纠纷。

  随着电子化支付流行,网络贷款平台近年来增多,金融欺诈数量和类型也在增多,使得很多银行、网贷等金融平台与用户的财产安全受到了严重侵害。中国第三方独立安全服务机构通付盾提醒说,随着金融科技发展,金融欺诈等行为更需防范,大中小型商业银行、支付机构在反欺诈工作成效上存在较大差异,大型金融机构体系相对完善,中小型机构仍处于起步阶段。

  配套监管遏制ICO乱象

  当前区块链技术在金融科技领域大行其道,业内人士预计,该技术对金融行业产生革命性影响。但该技术下衍生的ICO和虚拟货币发展较为混乱,成为监管层关注的焦点。

  美国耶希瓦大学商学院教授、华尔街诚智资本联合创始人黄河说,区块链将改变人类对信息的储存方式,其“去中心化”特征可以让每个人都清楚知道其他人在做什么,这些信息真实、传播快、跨国界。区块链技术与金融业相结合,将会对金融行业再次带来革命性影响。

  蚂蚁金服负责区块链技术应用的首席架构师童玲说,在区块链技术下,信息流动高效而透明。比如在慈善行业,每个人甚至可以轻易掌握其通过互联网、以电子货币捐献的每一元钱的最终用处。

  区块链技术下的ICO最近迎来监管风暴。ICO源自股票市场的首次公开发行(IPO)概念,意为首次代币发行。进入2017年以来,ICO迅速升温,项目数量和融资金额在今年实现爆发式增长的同时,也呈现出明显的泡沫化迹象。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已完成的ICO项目共计65个,累计融资规模26.16亿元,累计参与人次达10.5万。9月,中国央行、网信办、工信部等7部门日前发布公告严管ICO。

  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专栏文章,分析了监管前景。美国证交会7月表示ICO可被视为证券并受联邦监管,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也公告ICO“风险很高”,未来全球性的联手监管可能正在加强。

  8月初新加坡金管局也发布了对于ICO的监管措施,表明对新加坡数字代币发行的监管立场。金管局声明,如果在新加坡发行的数字代币所构成的产品是处于该国证券和期货法令管制下的,那么金管局将对这种数字代币进行管理。

  今年8月,澳大利亚公布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包括将缩小监管空白,将数字货币交易所纳入澳大利亚交易报告分析中心(AUSTRAC)的监管。

  在日本,数字货币被定义为支付系统,和管理日本当地的支付企业相似。瑞典将于2018年底对是否发行数字货币“e克朗”作出判断。如果实现发行,即使是没有银行账户的人,也能在柜台进行电子结算。

责任编辑:孟敏江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文章关键词: 金融科技 ICO 监管沙盒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微博推荐

一键关注 关注更多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猜你喜欢
  • 新闻IS杀害中国人质 外交部连夜回应(图)
  • 体育水花46分勇士惊魂19连胜 哈登29分火箭负
  • 娱乐陈冠希:我努力给你们看 艳照门是意外
  • 财经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已获国务院通过
  • 科技盘点那些被资本赶出局的CEO
  • 博客实拍:北京雾霾爆表有多严重(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女大学生招聘会现场被量胸围 教育盛典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钮文新:当心人民币加入SDR的陷阱
  • 余胜海:SDR给中国带来有限经济利益
  • 肖磊:人民币纳入SDR加速楼市调整
  • 马光远:人民币莫掉入老帝国金融陷阱
  • 易宪容:人民币入篮不一定就升值
  • 徐斌:人民币加入SDR 只能做多中国
  • 孔浩:A股“尿完”才会一地鸡毛
  • 钮文新:人民币加入SDR又能怎样
  • 余胜海:人民币加入SDR有什么好处?
  • 宋清辉:纳入SDR是人民币大时代来临
  •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