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日本结束通缩需攻克三大阻碍
尽管围绕日本通货紧缩的担忧得到缓解,但原日本内阁府(Cabinet Office)首席经济学家Jun Saito称,首相安倍晋三(Shinzo Abe)在可以宣告抗击长期通货紧缩的战斗获得胜利之前仍面临阻力。
日本政府在周二公布的报告中没有使用“通货紧缩”一词来描述国内经济状况,为四年来的首次,这被视为日本朝着摆脱长达15年的通缩局面迈出的积极一步。
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10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上升0.9%,继续反弹。本周五日本政府将公布11月份CPI数据,市场预计11月CPI升幅为1.1%。
但Saito表示,仅根据CPI来判断日本是否已经完全摆脱通货紧缩是错误的。
Saito目前是庆应义塾大学(Keio University)的教授,他曾是日本政府决定在2009年11月的报告中加入“温和通货紧缩”术语背后的主要策划者。当时,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连续第二个季度萎缩,物价也大幅下跌。
要成功打败通缩,Saito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GDP平减指数:
GDP平减指数是指未经价格因素调整的名义GDP增幅与剔除物价变动后的实际GDP增幅之商。一般情况下,实际GDP增速要低于名义GDP增速,因为名义GDP的增长一部分来自通货膨胀。但就日本而言,最近几年,GDP平减指数实际上起到了相反的作用,这意味着日本的实际GDP增速一直快于名义GDP增速。最新的GDP数据显示,平减指数正逐步朝着正值回归,今年第三季度平减指数较上年同期下降0.3%。与此相关的还有单位劳动力成本指标。但该指标却没有那么乐观,第三季度单位劳动力成本折合成年率下降1.9%。
产出缺口:
产出缺口是指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之间的差额。潜在产出是指一国在充分利用现有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情况下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若实际产出小于潜在产出(即负缺口),说明经济中仍存在闲置产能;若实际产出大于潜在产出(即正缺口),则表明需要增加工厂和工人的数量,而这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日本内阁府预计,该国的产出缺口仍占到总产出的1.6%,表明经济中仍存在大约8万亿日圆的过剩产能。
货币供应:
在通胀高企的20世纪70年代,一些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辩称货币供应是衡量未来通胀趋势所需的最佳(实际上也是唯一的)数据。他们认为,当流通中的货币过多时,就会产生通货膨胀,并导致日圆的购买力下降。最近几年货币供应数字让人们看到一些希望,即通货膨胀就在拐角处。第三季度日本的货币存量较上年同期增加3.8%,超过了同期2.4%的经济增速。日本央行(Bank of Japan)的货币宽松措施正帮助推高货币存量,因为该行通过购买日本国债向市场注入了更多资金。
Saito称,从以上数字来看,仍难以断定日本在抗击通缩方面是否已摆脱困境。
他在近期接受采访时说,事态正往好的方向发展,但不确定性依然很高。
Tatsuo I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