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三次世界大战:中美创新之战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10日 16:48  新浪财经微博

  新浪财经讯 北京时间周二下午消息 MarketWatch专栏作家Paul B. Farrell周二撰文称未来十年将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胜利者将成为21世纪的超级大国。他列举了八大原因说明美国人为什么应该拥抱新的梦想。

  第三次世界大战发生在2012至2022年,这将是伟大的创新之战,无数次的高赌注的战斗将决定谁才是21世纪的超级大国。

  美国还能维持其领导地位吗?许多人预计中国对创新、技术与创意的大量投资将得到回报,中国将在2022年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超级大国。

  是的,阴谋论越来越有市场,威胁越来越现实,剧情也越来越紧张,自尊在军事技术竞赛中尽情发泄。这场长期战争的赌注太大了,预料不到的后果会很可怕,新的债务负担很沉重。

  尽管实行极为危险的政策以及无数的短期的冷战战术,第三次世界大战不会以军事冲突收尾,但会不可避免地陷入僵局。是的,因为理智最终总是会占上风。创新与技术的力量会转移到解决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上,而不是杀戮。人类在2050年将面临100亿人的生存问题,全球资源越来越少,而每个人都希望过上更好的生活。

  什么才会诱发这种历史性的转变呢?在过去十年里,我们的领导人在商业、政治、金融与文化思维方面出尽了洋相,我们必须改变,因为最有智慧的美国人能够、必须也将会改变。

  我们在未来必须致力于创新,我们要相信我们的领导人的洞察力,他们知道美国在2022年前应该做出哪些改变。正如肯尼迪总统曾呼唤我们要在十年内将美国人送上月球。

  以下是我们在未来十年看到一个令人振奋的美国的八大原因:

  1. 我们并没有与中国交战,我们的战争是内部的,是一个关于新的美国梦的战争。

  在最新一期的《外资战略》中,前国家安全局顾问Zbigniew Brzezinski写道,“美国在衰落,后美国时期会是什么样?非常危险,非常不稳定。”许多人已经得出结论,“美国的衰落与中国的崛起同样不可避免”。

  错!美国输掉这场战争是因为我们思维方式还局限在旧有的模式。中国“有鲜明的帝王血统以及韬光养晦般的耐心,这两样是中国在过去几千年中极度辉煌的关键因素”。不可避免吗?除非你接受了这种古老的说法,并屈从于我们打造的这种会自我实现的预言。

  不,这并非不可避免。因为我们必须也将被迫醒来,来面对这种人类生存的现实,一个新的美国梦。

  2. 在2012-2022年第三次世界大战中创新力量会从军事领域转移

  “中国在亚洲海域挑战美国海军”是一个很吓人的媒体标题。内容更吓人:“原以为USS Gerald R. Ford号航母会帮助美国再延续半个世界的海上霸权,这个航母将配备4660人员以及可怕的飞机与武器装备,但在设计与2015交货期间出现了一个未曾预料的问题:中国正在研制一种新型弹道导弹,可穿越同温层并在航母甲板爆炸,不光会杀死水手,还会破坏甲板。因此,美国正在对作战计划进行调整。”我们还在继续玩这种代价高昂的这种以牙还牙的军事技术竞赛。

  想像一下:一艘航母的成本就是150亿美元,这笔钱本可用于进行商业创新,用于确保100亿人的生存。这种思维必须也将会在短期内从军事游戏转变为为人类文明造福。

  3. 中国在2022年前将成为创新领袖。为什么?因为他们是长线思维者。

  在一篇惹人思考的《纽约时报》文章中,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的Adam Davidson警告:“研究机构Ba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的近期一项研究显示中国在研发与技术方面的开支将在2022年超越美国。从研究领域看,现在已经超过了。”

  中国已经在绿色能源、生物技术与纳米技术方面投下巨资,这些投资很可能将在2020年形成产品。如果美国政府实验室、大学与企业的研发部门不能站在研发领域的最前沿,那么在新的创新产品出现后,美国将落后10至20年。最新、最好的创意一直是美国全球竞争力的基础。

  如果新创意源自其它地方,那美国就很危险了。想像一下美国落后于中国画面。

  4. 美国企业必须改变短期思维方式

  Davidson指出了我们存在的最大问题:美国文化是一种短期思维文化。“从企业经营者的角度看,长期研发是一项非常糟糕的投资,研发项目需要很大的投入,但常常会失败。即便成功,其它的公司也会免费盗取创意”。杜邦前首席执行官 Charles Holliday Jr也表示,很难让股东从长远角度看问题,他们最多只看未来两年。

  警告:我们已没有别的选择。美国企业必须扭转研发开支下降这一趋势,并与中国在2012-2022年创新竞赛中针锋相对。

  Davidson认为,快速形成新思维的方法很简单,即恢复到早期使美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时的思维方式。“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三个月之前,杜邦执行委员会成员安格斯-埃科尔斯(Angus Echols)便开始制定公司未来10年的发展大计。”与肯尼迪提出的十年挑战一样,杜邦也是长线思维者:

  “埃科尔斯多次在备忘录以及高层会议上表示,美国很快将卷入战争,杜邦应该为此效力。但他想得更远,他认为在战争结束后,美国妇女将需要便宜的长统袜。”在杜邦在为美国军队生产降落伞与轮胎的同时,其研发部门开始研究如何为女士生产便宜的长统袜。

  在日本投降后第8天,杜邦宣布,将把生产尼龙军用产品车间改变为生产女士内衣车间。由于预告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杜邦不仅为从战争回来的士兵提供了工作机会。这种长线思维使杜邦在合成纤维与塑料行业领军数十年。

  5.美国已过度陷入旧思维而难以改变,屈从?

  《福布斯》出版商Rich Karlgaard在其“创新惯例”专栏中提出了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问题:“美国的科技进步是在加速还是在减速?”他指出,硅谷亿万富翁Peter Thiel指着手中的手机说,“与阿波罗登月计划相比,这不是技术革新。”

  Karlgaard指出,George Mason大学经济学家Tyler Cowen在他的新书《大停滞时代》中称,“他的祖母亲历了伟大的朝代变迁,自从她出生以后,她看到了飞机、摩天大楼、吊桥、无线电与电视、抗生素、原子弹与核能的诞生,并看到州际高速、飞机旅行与登月计划成为现实。”

  与此相比,“登月计划以及波音747首次飞行后一年,即1970年后出生的孩子,看到了个人电脑、生物技术、手机、网络浏览器、搜索引擎与纳米技术。并非像其祖母所经历过的那样激动人心,对吗?”

  错:他们会搅动下一代的灵魂。Thiel与Cowen都缺乏远见。幸运地是Karlgaard看到了美国在下一个十年的优势。他表示,“工业革命正在加速,基因工程与纳米技术将消除疾病,人们将可以健康生活120年。”

  他还预见到创新与技术带来的更多的进步:“我们需要耐心。”是的,耐心,信任,还需要一点积极的生活态度。

  6. 在2022年前,创新将从五角大楼的战争机器中转移

  《福布斯》的文章让人思考:所有问题的根源在于创新本身会有天然的极限吗?我们正在接近这些极限吗?商业创新的减速是因为军事创新在加速吗?Davidson在《纽约时报》专栏中发问,存在一个平衡点或极限使创新机器停止工作吗?

  你可能会想起,美国纳税人一半的税收用于五角大楼的战争机器。象中国、朝鲜、伊朗等国家一样,我们不敢减少军事开支。虽然美国近期在军事领域还会有新的创新出现,但我们必须让军事创新转移到商业创新,这对人类文明的生存来说至关重要。

  7. 五角大楼说客的影响力将下降,纳税人一半的税收将不再用于国防

  五角大楼在八年前预计战争将在2020年重新定义人类生活。全球人口将在2050年突破100亿大关。这将是所有国家都要考虑的安全问题。

  五角大楼表示,“在2020年到来时,毫无疑问,大事将会发生,地球的负载能力在减弱,古老的模式将重新出现:将爆发对食品、水与能源进行争夺的全面战争。这场战争将重新定义人类的生活。”

  当然,对于五角大楼的说客、军事承包商与保守的政客来说,维持战争机器的运行意味着利益。

  但是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质疑战争是否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手段。我们看到五角大楼如何占用了对人类生存至关重要的创新资源。军事思维已经过时,将遭到下一代的啐弃。

  8. 美国的创新战略很快将转变全球生存模式

  比尔-盖茨在两年前表示,如果他可以实现一个改变人类未来50年命运的愿望的话,他将选择“能源奇迹”,这种奇迹可能以煤炭一半价格生产不排放二氧化碳的能源。他说他宁愿实现这个愿望也不希望发明新的疫苗或医药,或选择新的总统。

  我们需要更多象盖茨一样的拥有长线思维的领导者。自1994年开始,他已经将其260亿美元财富中的很大一部分投资于疫苗与医药,以便延长人类的寿命或稳定人口的增长。是的,世界人口将从现在的70亿人在2050年增长至100亿人。我们必须发现新的创新性的非军事手段来解决人类的生存问题。

  这对投资者来说意味着什么?无止境的非军事创新!

  忘掉战争机器。是的,忘掉所有条约、战争、恐惧,膨胀的自我,以及所有从6000亿美元战争机器中获得的利益集团。

  事实上,无论谁赢得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创新战争已经不重要了。我们能够,我们必须,我们将会尽快醒来,并讨论人类的生存问题,让中国与美国作为合作伙伴一起努力,想出在有限资源条件下100亿人的吃饭问题。

  是的,这才是2012-2022年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真正挑战,伟大的创新战争将呈现令人振奋的技术投资机会。          (明煜)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