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欧美经济与全球化趋势

  ⊙万晓西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的一个根本性变化,是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近100年全球化进程的一次大总结。而人口老龄化则是全球化趋势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凯恩斯主义及其理论的错愕又对这种趋势性变化带来了思想的需求。

  回到1776年,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写道:欧洲大国共同面临的巨额债务,在长期或许将毁掉这些伟大的国家。那时的巨额债务是因为频繁的争霸战争,而330年后则是高福利制度和竞争力匮乏。

  现在,老龄化之国没有偿债能力,即使是10%的债务负担率(债务余额占GDP比重)都难以偿还。而马约规定60%的警戒线已是明日黄花。因此,往深处思考,主权债务危机的根源是老龄化导致寅吃卯粮的凯恩斯政策无以为继,所以欧债危机的核心是偿债能力不足,而不是流动性问题。

  现在,欧美各国财政紧缩计划表明凯恩斯主义已经破产,预计未来需回归传统,盈亏平衡甚至追求盈余的财政政策将会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采用。

  而早在2001年世界银行发表的题为《全球化:增长与贫困的研究》报告,认为从19世纪70年代以来至今的全球化进程中,有三个“高潮”,分别出现在1870~1914年,1950~1980年和20世纪80年代以后。

  在这三个“高潮”中间,则是全球化的低潮期,这时全球化不仅进度缓慢、停滞,而且可能发生逆转、倒退。其中最明显的就是1914~1950年的世界大战和资本主义世界大危机时期。

  全球化有多种划分,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并催生国际联盟作为起点是一种比较中肯的分法。而两次世界大战对于全球化功不可没,全球性政治组织的成立则标志全球化的正式开始。

  100年来全球化起起伏伏。欧元的命运与全球化的关系,正成为新的观察点。目前,欧债危机已经演化为欧元危机,欧元前途未卜。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认为欧元正在崩溃,前英国首相布朗表示,如果不推行改革,解决财政问题和银行业面临的挑战,欧元区无法存活。而索罗斯则认为,金融市场正将世界带向另一场大萧条。这些人的话,现在听听就好。对于欧元的困境,究其原因,在于欧元设计时没有退出机制,也就是没有惩罚机制,因此只可同富贵,不能共患难。一个组织,如果赏罚不均就会溃败,更何况只赏不罚。

  但是,从短期看,问题虽然棘手,总还要寻找解决办法。但债务问题演变为主权债务危机是水到渠成的事,再加上银行高杠杆运用储户资金购买债券所引发的银行危机,以及反欧元势力的推波助澜,我觉得基本无解。

  而所谓欧元债券、EFSF基金杠杆化、欧洲统一财政部等等的设想,不过是把德国拉下水,把欧元带上黄泉路的阳谋。从历史上看,合纵总是败于连横,只要有一国自私自利,欧元区就会面临更大困难。

  再回头看美国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据美国经济周期研究所判断,美国经济已进入衰退,非任何政策所能挽救。美国目前的状况有点类似于1970年代的频密衰退周期。未来美国经济将呈“低增长、高波动”态势。 换言之,衰退将变得更加频密,而经济变动周期则缩短至两年至三年。

  由此来看,对世界经济的未来走向,还是谨慎一点为好。而全球化的下一步往哪里走,更有待观察。

  (作者系第一创业证券董事总经理)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