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欧债逼人 贝卢斯科尼陷辞职风波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27日 01:21  第一财经日报微博

  盛媛

  由于在如何达到欧盟要求的减少债务和促进增长问题上分歧加深,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的联合政府正面临越来越强的提前选举的呼声。

  当地时间25日晚间,贝卢斯科尼终于同其联合政府主要盟友、北方联盟党领导人博西就提高退休年龄事宜达成协议。据意大利《共和报》(la Repubblica)的报道,为了确保获得博西的支持,作为交换条件,贝卢斯科尼同意在明年1月辞职,提前进行大选。

  不过也有报道称,目前已有官员出面否认了贝卢斯科尼将要辞职的消息。

  “要么现在的政府能够进行结构性改革,要么换另一个政府。”意大利财政部前副部长、贝卢斯科尼的前盟友、参议院金融委员会主席马里奥·巴尔达萨利称,“我们将在未来几天或者一周内,看到贝卢斯科尼是否辞职。”

  外部压力导致内部危机

  根据意大利媒体此前的报道,贝卢斯科尼连夜同执政联盟就欧盟要求的紧急增长方案进行协商,最终以辞职作为交换,达成协议。贝卢斯科尼和北方联盟达成协议,避免了意大利政府当前面临的危机,但却严重威胁到了贝卢斯科尼的地位。

  事实上,为了能满足欧盟的要求,提交一份促进意大利经济增长的综合计划,争取在26日的欧盟峰会上解决意大利债务问题,整个一周,贝卢斯科尼都在同其他内阁成员就提高退休年龄及其他相关问题进行激烈的争吵。

  意大利众议院副议长、反对党民主党政治家罗斯·宾迪26日呼吁贝卢斯科尼尽早下台,成立一个团结的联合政府。

  “其实数月来,贝卢斯科尼一直濒于下台的边缘,但他一直能平息‘战火’。”罗马路易斯大学政治学教授朱塞佩·拉古萨称,“现在看起来像一个临界点,这次很难再如以往那样被他拉回轨道。”

  近一个多月来,贝卢斯科尼一直承诺将公布一个经济增长促进计划。而现在,据意大利安莎社报道,他将向欧盟其他国家领导人发送一份15页的信函,概述其提高意大利竞争力和经济增长的初步想法,而非此前外界期待的经内阁通过的具体的一揽子刺激计划。

  在23日的欧盟峰会上,欧盟其他国家领导人敦促意大利将养老金领取年龄从65岁提高至67岁,改变立法体系鼓励投资,并通过其他促进经济增长的改革措施。有官员施压称,若意大利不通过新的经济促进计划,就不出台综合性救援计划。

  尽管当时贝卢斯科尼称“没有国家可以教训意大利”,但之后的几天内,贝卢斯科尼疲于说服议会的主要盟友北方联盟,因为对北方联盟来说,一旦实施该计划,将大大疏远同主要选民基础北方选取工人的良好关系。

  不过,根据最终达成的协议,意大利将在2025年前,将所有男性以及公共部门女性雇员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分别提升到67岁和65岁。

  经济危机导致政治僵局

  事实上,作为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经济增长率已经落后于欧洲平均水平长达十数年之久,而意大利同时也是欧洲第二大债务国,这增加了其减少债务行动的复杂性。

  即将在11月1日成为欧洲央行行长的意大利央行行长德拉基称,意大利和欧洲的情况“混乱且戏剧化”。

  自从今年8月以来,欧洲债务危机的蔓延导致借贷成本达到欧元区最高纪录,为债务问题贝卢斯科尼内阁一直争吵不断,而贝氏则苦于艰难维持执政联盟的内部统一。这令欧盟和欧洲央行要求贝卢斯科尼付出更多努力缓解其和盟友已磨损的关系,以度过财政困境。

  今年8月5日,意大利议会通过贝卢斯科尼内阁提出的一项为了在2013年实现预算平衡的紧缩计划。而在这项方案通过前,贝卢斯科尼内阁内部官员就如何减少赤字和刺激增长进行了长达数月的政治僵持。

  “事实是,现在的政府数月以来一直都呈疲弱状态。”拉古萨说,“现在也在放慢改革步伐。”

  债务危机和政治乱局则进一步推动了借贷成本跳涨。目前,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几近6%,几乎已经达到了今年8月8日欧洲央行开始购买意大利国债时的水平。

  26日,意大利财政部出售85亿欧元的6个月期国债,收益率为3.535%,是近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而上次类似的债务拍卖是在9月27日,当时的收益率为3.071%。同时,意大利还出售了20亿欧元2013年到期的零息国债,收益率为4.628%,上次9月27日类似拍卖的收益率为4.511%。不过,意大利还面临着大约2000亿欧元明年到期的国债,以及1200亿欧元短期债务。

  另据意大利统计局26日公布的数据,受订单及半成品销售预期走弱的影响,意大利10月商业信心指数下降至94.0,达到近两年最低水平。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