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日本债务:近忧有解远景堪忧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7日 01:36  第一财经日报

  于乎

  11日发生的日本大地震在经济方面同样震动强烈,并且“余震”不断,伴随着福岛核泄漏事态的发展,笔者预计日本这次灾难对经济的影响将远远超过上世纪90年代的阪神大地震。

  与此同时,伴随着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公司周二对葡萄牙长期主权债券信用评级连降2个级别,也引发市场对于日本发生主权信用风险的担忧。近日日本主权债务CDS费率大幅上升,5年期日本主权债务CDS费率上升至140个基点,有观点认为日本主权信用危机即将恶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为了平复市场的恐慌情绪,日本央行周三宣布再度向短期金融市场注入1.5万亿日元资金,加上之前的注资,至此,大地震发生以来日本央行累计已向市场注入31万亿日元(约3800亿美元)资金,再创历史最大规模,也使得连跌数日的日经指数有所回升。

  本次大地震以及随之而来的核危机,对于日本政府来说实在是糟糕时期的糟糕事件。作为世界上最为富裕的国家之一,日本政府同时也是负债比率很高的国家。原因何在?泡沫破灭之后,日本经济在上世纪90年代进入“失去的十年”。为了应对经济不景气,日本政府开出了凯恩斯主义药方,大笔投资,导致财政赤字大幅飙升。截至2010年底,日本国债、借款和政府短期证券等组成的国家债务余额,约合11万亿美元。地震之前市场普遍预计2011年日本负债率或许将超过GDP的220%;2月,穆迪已经对于日本政府公共债务的负担能力表示担忧,降低其评级。

  毋庸置疑,地震加剧了日本的债务问题,市场的担忧有其理由。比起上世纪90年代,日本政府当前的债务情况可谓更加步履蹒跚,1995年政府负债占GDP比重仅为六成,日本居民储蓄率为10%,如今日本政府债务已超过GDP的200%,居民储蓄则因为长期低利率政策下降为不足3%。与此同时,本次地震重建费用不菲。阪神大地震损失约为GDP的2%,如今日本的地震损失伴随着核泄漏事件不断升级,世界银行初步预测日本经济重建费用将超过1800亿美元。虽然本次地震发生在人口密度较低的地区,然而考虑到扩充基础设施、重建核电站、大宗商品涨价等因素,当前日本地震的重建费用很有可能要超过阪神大地震。

  比较之下,日本当下财政预算本已是强弩之末,加上长期奉行低利率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挪腾空间十分局促,加上巨额重建资金,日本财务前景堪虞。难怪外界纷纷断言其主权信用危机的恶化为期不远。

  在此笔者认为,人们对于日本债务危机的担忧稍有过头。因为,首先,日本的债务构成不同于欧洲等国,外债很少,其债主主要是国内民众,超过九成。这是日本多年来债台高筑却始终安然无恙的关键原因。在偿付稳定的情况下,日本国内民众大幅抛售日本国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其次,日本政府虽然负债累累,其民间却不乏资金,储蓄超过1000万亿日元,仍有望为日本政府以极其低廉价格筹集资金;第三,日本作为世界发达经济体,拥有庞大的海外资产,接近GDP的六成,目前已经有日元回流情况。相信随着情况的严峻,抛售海外资产亦可作为应急之策。

  当然,日本债务危机近忧可解,远忧却不可小视。国内储蓄能否支撑超过5年的重建期?当前国债利息支出就相当于GDP的25%,随着国债增加,政府如何支付债务利息?政府的量化宽松是否会引发日本全面通货膨胀?一直悬而未决的消费税如何才能突破政治社会阻力大胆推出?我们看到,日本债务危机不过是日本经济社会结构矛盾重重的冰山一角,在产业空心化、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夹击之下,滞胀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始终高悬其头顶。日本必须做出深层次变革方能真正应对即将到来的严峻挑战。(作者系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项目研究员)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