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分析:亚洲交易所可能错过并购潮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14日 17:34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北京时间2月14日下午消息,据外电报道,亚洲可能错过一场突然爆发的跨大西洋交易所整合潮,原因包括过于严格的监管体制、纷繁复杂的所有权结构,以及各国政府的保护主义倾向。

  德意志交易所收购纽约泛欧交易所、伦敦交易所收购多伦多交易所母公司TMX集团的计划引发了一种猜测,认为全球交易所市场可能会缩减为两三个主要玩家。然而许多亚洲国家不愿将本国交易所控制权让给国外资本,资本市场整合步伐缓慢,这可能意味着它们将错过这波并购整合大潮。

  交易咨询公司Market Structure执行董事尼克-贝蒂(Niki Beattie)表示:“我不认为他们准备加入整合大潮,除了新交所与澳交所的交易,所有并购交易都发生在大西洋两岸,这里人们感受到了来自成本下降和电子交易上升的竞争压力。”

  他说:“亚洲还未来到那个感受到压力的拐点。”

  最近这一轮交易所并购潮由新加坡交易所首先发难,去年年末提出以79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股票交易所运营商ASX。

  从表面上看,亚洲出现更多交易在所难免。

  全球市值最大的交易所在亚洲,也就是香港交易及结算所,市值230亿美元。港交所可能会敲响纳斯达克或芝加哥期权交易所的大门,寻找合作伙伴来应对这轮并购狂潮。

  根据世界交易所联盟的数据,2010年,亚太的股票成交金额上升5%,达到19万亿美元,而美洲下降0.8%至33万亿美元。

  从新上市公司来看,去年亚太各大交易所吸引到将近2.2万家企业上市,较2009年上升3%。相反,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下降2%至略低于1.4万家,美洲下降0.3%至略超1万家。

  然而急于分享亚洲增长的潜在追求者可能会遭遇各国针对外国投资者的所有权结构规定的障碍。

  多家亚洲交易所(比如孟买证交所)严格限制单一外国实体所能持有的权益比例,小到5%这样的比例。许多其他国家虽然没有此类具体限制,但是交易所的股东不愿将控制权交给外人。

  东京证券交易所并非上市公司,由114名股东所持有,主要是银行和券商,他们不可能批准任何收购要约。上海证交所的所有权基于一种会员制,需要转变成公司制的权益模式才可能考虑任何并购交易。

  奥纬咨询(Oliver Wyman)香港合伙人Lee Seo Young表示:“亚洲交易所被认为有一种‘民族傲气’,除此之外,许多交易所在治理和所有权结构方面远远落后于欧美交易所,难以推动某种高比例交叉持股结构或整体合并交易。”

  尽管海外的并购潮可能不会推动亚洲交易所并购全面开花,但却可能给各大交易所和当局带来压力,迫使它们实现更广泛的跨境交易以及与其他交易所联手。(诚之)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