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诺奖得主斯宾塞:后经济危机时代G20的使命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16日 04:47  新浪财经

  导语:诺奖得主、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经济学教授、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迈克尔-斯宾塞(Michael Spence) 今日为新浪财经撰稿表示,全球经济稳定和繁荣依然面临不少重大风险,危机肇始时所表现的合作意向已在不知不觉间演变为各自为政。人们总算认识到必须面对后危机时代的新“常态”,经济复苏是漫长而艰难的。这一挑战应该成为G20的核心使命,即在国际间达成一致,稳定全球经济并将世界推上可持续增长得轨道。以下为全文:

  G20是时候认真履行它的职权了:即在国际间达成一致,稳定全球经济并将世界推上可持续增长得轨道。然而G20的所作所为看起来像是在开辩论大会,危机肇始时所表现的合作意向已在不知不觉间演变为各自为政了。

  全球经济稳定和繁荣依然面临不少重大风险,需要尽快消除。爱尔兰已使欧洲陷入今年第二次主权债务危机,资本市场表现得犹如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边是欧洲风险的大肆蔓延,一边是美国的量化宽松,投资者一时间已迷失了方向。

  与此同时,资本大量涌入利率较高的新兴市场,造成那里通胀压力骤现,资产价格飙涨,汇率升值到威胁竞争力的水平。简而言之,资本流入所造成的扭曲和政策难题已使新兴市场不得不采取非常规防御手段来应对。

  发达国家的增长和就业前景黯淡。人们总算认识到必须面对后危机时代的新“常态”,复苏是漫长而艰难的。随着预期经济增长数字越来越低、越来越现实,短期和中期预算赤字水平看起来相当危险。

  在美国,一些政策制定者认为政府应该拿出政策应对增长疲软和居高不下的失业率。由于经济周期思维根深蒂固,加之财政已无扩张空间,故新一轮量化宽松 (QE2)便成被描述为理想之选,指望以此来消除资产市场(主要是房市)二次探底和家庭财务状况恶化的尾部风险,以及随之而来的通缩动态链。

  令人担忧的是,QE2在美国被视为增长战略,但实际上它不是,除非人们相信低利率能扭转私人部门的去杠杆趋势、增加消费并降低储蓄。这既不可能、也不合适。QE2刺激增长还要求推迟修正结构性竞争力约束,最好是让它们永远存在。

  外国人对美国QE2的看法如何呢?不是认为这一政策大错特错,只能带来负面的外部效应,就是认为这显然是心照不宣的美元贬值政策。QE2将对欧洲的竞争力和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而对中国、印度和巴西影响不大。这样和那样的单方面行动已对G20相互合作、共同定义并实施共赢政策的使命造成了极坏的影响。G20无论如何必须有所改进,实施对新兴及发达国家的具有重大外部影响的政策应该事先商量并尽可能达成一致。

  除了在未来几年内继续去杠杆过程之外,美国经济还面临着不少长期问题,如总需求、就业和收入分配等等,这些都不是光靠消费和投资解就能决得了的。美国需要扩大其在全球外部需求中的份额,这就要求加大公共部门投资、实现结构性变革和提升贸易部门的竞争力。

  与此同时,欧洲正在挣扎着寻找赤字和债务问题的解决之道。他们采取了短期流动性疗法,希望以此争取到更多时间进行财政整合,并在缺乏汇率机制的情况下通过通缩来重建外部竞争力。这是否能够成功,谁也不能打包票,但最有可能的结果是出现大面积传染,使人们逐渐丧失对欧元的信心。核心问题是让债权人、赤字国公民、欧盟,还有世界其他国家来分担损失。

  结果,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着风险。相对于经济复苏疲软而漫长的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率相对较高。但如果北美或(和)欧洲出现大幅衰退、爆发大规模贸易保护主义,或是全球金融市场陷入瘫痪,那么新兴市场的高增长率也将化为乌有。

  主要新兴市场在增长和就业方面的系统影响力正在与日俱增,甚至已能影响到发达国家。它们必须明白这一点。旧的不对称正在消失,全球经济政策协调的核心正在浮现新的分配挑战。

  在二战以来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发达国家一直依靠扩大经济中的知识和技术基础来实现经济增长。在一个快速开放的全球经济中,新兴市场能够轻松学到技术、进入市场,因此获得了前所未有且不断增加的经济增长。

  全球经济活动已发生了变迁,所有经济体的结构也随之不断演化。在此过程中,分配效应的变化却极其有限。但这并非是不可避免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绝大多数时间里,发达国家从市场驱动的创新中受益,而新兴经济体进口知识,出口商品和服务,对发达经济体的系统性冲击有限。

  这一模式正在改变。新兴经济体的规模在日渐增大,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也在迅速变化。根据对全球经济体系演化态度的调查结果,国家和国家团体间的分歧正在日渐加大。这无疑是经济体系分配影响分化的表现。将全球相互依赖关系的发展引向消除负面分配趋势的方向并非不可能,但需要智慧和洞察力。

  这一挑战应该成为G20的核心使命。换句话说,仅仅认清我们在全球经济开放形势下的共同利益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拿出务实的诚意改变激励和结果,以达到理想的分配结果:允许主要国家在不改变国内政治约束的前提下维持系统开放。要不然的话,尽管各国目标相同,也只能各自为政,最终的结果是使所有人的境况都变得更坏。(皎宇发自美国旧金山)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