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金融危机如何改变了世界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5日 01:59  新京报

  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宣布破产。随后,一个意外引发了整个票据市场的崩溃。一家投资了部分雷曼票据的货币市场基金出现亏损,打破了投资者认为的“货币市场的资金一定安全”的常识,包括中国的中投在内的机构投资者受损,开始抽离资金,一场雪崩出现。次贷风波开始成为一场真正的金融风暴。

  2008年的10月9日,全球6大央行宣布联手降息,自此之后,全球主要央行开始了在利率和数量化工具两方面的宽松政策,这些政策多数一直持续到如今。

  低利率和量化宽松开始改变全球经济下跌加速度,中国则出台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

  从2008年至今,低利率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仍然是金融危机带给世界的最大遗产。

  直到2010年9月,也只有极少部分的国家如澳大利亚,放弃了货币宽松的政策,而大多数主要经济体仍然坚持宽松政策和刺激政策。

  “金融期货之父”,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创始人里奥·梅拉梅德说,过去的繁荣和如今的萧条原因相同,都是货币供应的泛滥和无节制。

  在新兴的中国市场,中国央行卸任副行长吴晓灵也发表过自己的看法,“用新的货币扩张摆平一个周期的动荡,同时也会为下一次动荡埋下更多的隐患”。

  进入2010年之后,欧洲部分主权国家爆发的债务危机,也再次让人们看到信用膨胀之后的恶果。

  而在中国市场,货币宽松的隐患之一已经显现,政府对于房地产的严厉政策也显示出处置资产价格泡沫的压力。

  从主要成熟市场看,长期低利率和宽松的监管,使得各类信贷和衍生品创新层出不穷,很快打乱了市场的均衡。

  在危机之后,美联储的权力进一步扩大,劫后余生的高盛、摩根士丹利通过领取银行牌照,将自己置于美联储的监管之下,全球协作的金融监管体系也逐步建立。

  进入2010年之后,美国证监会和参议院先后调查高盛,为加强立法铺路,美国国会随后通过了更严厉的金融监管法案。

  即使在新兴市场中国,衍生品业务的开展和银行业的表外资产,也开始受到监管部门严格的监管。

  (吴敏)

  $ 名词解释

  货币市场基金

  是指投资于货币市场上短期有价证券的一种基金。该基金资产主要投资于短期货币工具如国库券、商业票据、银行定期存单、政府短期债券、企业债券、同业存款等短期有价证券。

  $ 录影带

  高盛花钱消灾

  今年4月16日,美国监管机构SEC对高盛提出欺诈指控,指责后者在2007年推销给投资者其打包出售的一批抵押贷款组合时,没有向客户披露其另一大客户保尔森基金正打算对其做空。

  那批衍生品的投资者后来损失惨重,苏格兰皇家银行(RBS)旗下的荷兰银行因此赔了8.41亿美元,RBS也在金融危机后被迫交由英国政府控股。另一家投资者德国银行则关门大吉。

  SEC提出指控的4天之后,英国金融服务局(FSA)就高调跟进。

  今年7月,高盛同意支付5.5亿美元罚款解决了SEC的欺诈指控。

  9月9日,英国金融管理局对高盛开出1750万英镑(约合2695万美元)罚单。高盛面临又一次花钱消灾。

  $ 留声机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

  我们正经受第三波冲击

  目前,我们正在经历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的第三波冲击。2008年金融危机第一波冲击了金融机构;第二波对实体经济造成了影响,导致了全球性的衰退;现在我们正在经历的第三波,是由于西欧部分工业化国家债务过高,导致欧洲货币体系动荡。

  金融危机让二十国集团取代了七国集团成为世界经济最主要的指导委员会,让决策权力中心的转移提前了5至10年。——2010年9月

  金融危机犹如狂风暴雨一般,将往日难以撼动的旧制度和旧秩序一一扫荡。风暴过后,全球经济发生了哪些改变?固有格局有没有发生变化?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是否会在这场危机中此消彼长?中国能否通过这场危机加速发展进程?

  世界银行集团东亚太平洋局首席投资官李耀:

  世界经济变化不大

  金融危机是否改变了世界?我的看法是并没有多大改变。从宏观层面观察,G20的各种宣言是很好的观察窗口。从金融危机开始,G20已经开过了4次,但声音一次比一次弱,很多改革并没有落实下去。

  美国通过了金融监管法案,欧洲有银行业限薪,中国的银行业这两年也大幅提高了资本充足率,出现了不少改变。G20国家在诸如会计、监管等方面做了一部分改变,但需要做的还很多,而且现在来看,采取进一步动作的动力越来越弱。

  另一个问题是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在危机之后很多人提到如何携手应对这种情况。但实际上问题的根源并非在此。现在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也对IMF、世界银行等机构作了改变,但并没有改善根本的问题,也没有触及美元的地位。(吴敏)

  中国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张明:

  新兴国家没有凸显

  金融危机并没有改变世界的经济格局,新兴国家也没有因为金融危机而能够凸显出来。尽管最近,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但是这并不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中国的人均GDP还在世界排名的百位之后。

  作为新兴国家的代表,“金砖四国”在未来的经济格局中,仍不会发挥主要的作用,目前解决全球问题仍需要G20,仍然是发达国家在发挥主导作用,发展中国家可能在某些问题上,能够和发达国家进行讨价还价,有一定的发言权,但是掌握全球走向的力量,仍然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

  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发达国家的实力有所削弱,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新兴国家面临的情况也很难。金融危机并不是发展中国家的舞台。(胡红伟)

  中国社科院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

  去杠杆化没有捷径可走

  通过此次危机,全球各个国家政府初步建立了危机救援协调机制。今后可能会出现局部地区的危机,但通过各国政府和全球经济组织的协调将得到抑制,并不会进一步爆发为全球性的灾难事件。

  多数国家和政府对之前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的经济发展方式进行了反思:西方国家的过度消费、新兴国家的产能过剩,两个不平衡的现象对全球经济发展不利。因此,各国也已意识到,要改变高负债率的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解决这些不平衡。美国等国的家庭应提高储蓄率,金融机构要逐步去杠杆化,而政府则应该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则需要更多地拉动消费,并减小对出口的依赖。

  结构调整、去杠杆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苏曼丽)

  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夏业良:

  中国距离国际大国尚远

  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元的强势地位被进一步削弱,加速了美元的贬值速度,国际的货币体系需要新鲜的元素。

  中国凭借着此前30年积累的庞大外汇储备和经济实力,增加了在世界金融体系的话语权,发达国家也希望中国能够承担相应的角色和义务。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中国离国际经济大国尚远。

  虽然我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国际大国的地位不仅仅是经济指标要上去,要成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要成为责任的承担者。

  中国成为经济大国的过程至少需要50年的时间。盲目乐观地认为,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不行了,经济老大的位置即将被中国替代的看法过于简单。(苏曼丽)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