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之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31日 01:00  21世纪经济报道

  苏安

  对于日本经济持续低迷的原因,有种根深蒂固的观念认为是日本银行(央行)没有果敢的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所导致的。虽然日本银行常年将政策利率压低在接近于零的状态,然而由于通缩预期,一个单纯的加减法就成立了:预期实际利率依然居高不下。这成了批评者们深以为恶的滔天大罪,当美联储开始不断强调将采取多种手段来支撑美国经济复苏,更是激发了他们对日本央行“不作为”的抨击力度。

  8月25日,学习院大学岩田规久男教授在日本最有影响力的经济类报纸——日本经济新闻的“经济教室”栏目里讨论最近各主要经济体长期利率(这里专指名义利率)下降现象,指出在供求缺口扩大的背景下,通胀预期的低下导致了近期各国长期利率不断走低。但日本央行对抗击通缩态度消极,导致日本跟美英等国的长期利率差距缩小,加重了日本的通缩压力。

  岩田教授的看法在日本非常有市场。从学界到政界,有不少人在为伯南克宣称会不惜代价实现宽松的金融政策而欢欣鼓舞,认为是对日本央行不作为的反衬。伯南克执掌的美联储如今成了他们实践自己理论的希望所在,这种心态在美元兑日圆不断贬值的情况下正在不断被加深。虽然这种期望也同步孕育着更大的失望风险,岩田教授依然在日本经济新闻上写道:日本的预期实际利率(名义利率减去预期通胀率)目前“高达”2%左右,这抑制了居民对耐久消费品的消费和对住宅的投资热情,也导致企业不愿积极进行设备投资。与此同时,美国由于伯南克积极表示只要有必要就会进一步加大金融政策的宽松力度和范围,预期实际利率目前仅为1%多一点。日本银行应该追随美联储那样大胆的实施“非传统性货币政策”,并明确设定一个2%-3%的通胀目标,表明摆脱通缩的强烈意愿。然而岩田教授应该很快就失望了,通胀目标论的大学者伯南克不仅至今未有在美联储达成实现通胀目标的夙愿,还公开否认了其必要性。

  美国当地时间8月27日,伯南克在万众瞩目的Jackson Hole重申:如果美国经济进一步恶化,美联储将采取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其手段依旧是“购买各种证券”。实际上,这不过是8月FOMC的注脚:联储认为目前经济减速的程度在其预期范围以内,但联储不到最后关头绝不出手。这恰恰说明联储实际上已经办法不多了,而且如果一旦实施后短期之类见不到成效的话,市场对联储的信任将大打折扣。在克林顿时代后期甚至雷曼破产前,这种信任几乎是无条件的。美联储网站上的一些文献甚至提到,联储工作人员发现有段时间只要FOMC宣布议息结果,FF利率水平会惊人的与其保持一致。通常情况下,联储是需要事先估算FF市场的资金需求动向,然后进行公开市场操作时灵活处理,但一般而言会出现一些波动(由于民间经济活动的结算依托银行体系作,对银行来说央行每天都是“最后贷款人”)。

  地处怀俄明州的Jackson Hole是全美有数的名胜,但它的名声不仅来自于优美的自然风光,还因为堪萨斯城联银每年8月下旬在此举办的座谈会的巨大影响。与会者多是各国央行官员和学界名流。辅佐格林斯潘和伯南克两代联储主席,今年6月从联储副主席位子上功成身退的唐纳德·科恩正是从这里开始了他在联储的职业生涯。要说在金融市场上呼风唤雨的纽约联银首脑是联储在政策执行时披荆斩棘的锐利手斧,那么科恩无疑是联储最为坚韧的怀刀。学者时代的伯南克在讨论日本问题时是口水仗比论文出名,对格林斯潘那飘忽的Fed文学也颇有微词,然而进入联储后似乎深受科恩等人的影响,沉稳多了。此次他就表示任何措施都有其优缺点,联储内部“对于追加宽松政策目前并没有在任何特定的基准上达成一致”。但作为央行,美联储将尽力使美国经济在没有通胀的情况下恢复到可持续发展的水平。

  实际上这次伯南克的发言中包含的重要信息其实是不被大家关注的两点转变:第一,表示要修正FOMC后与市场的对话;第二,对通缩有戒心,但FOMC不支持某些经济学者提倡的通胀目标论。这正是及他在学者时代对美日两国央行最为不满和积极批判的要点,现在他似乎能够体会老脍的格林斯潘当年为什么要不断耍花招的心境了。如果美国经济继续疲软,他还要继续面对当年自己抨击的日本央行所面临过的尴尬局面。否定通胀目标论是对日本一帮自以为是、挟洋自重的批评家们一记响亮的耳光。当其意义在于伯南克自己也意识到了美联储作为央行,保持自身政策选择以及政策手段的灵活性极其重要。货币政策不仅需要明晰的制度框架来保证独立性,更需要灵活的对话艺术与市场沟通,引导经济步入良性循环。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