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全球钾肥战争仅开了个头(2)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8日 05:38  21世纪经济报道

  牵动中国神经

  正当钾肥巨头纵横捭阖的当口,中国却不得不面临一个尴尬的现状:每年超过50%的钾肥需求要从国外进口。

  据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统计:2008年中国钾盐表观消费量为588.2万吨、钾肥为517.2万吨,其中国产钾盐277.5万吨、进口钾盐324.9万吨、出口钾盐14.2万吨。进口钾盐约占国内钾盐表观消费量的55%(2007年对外依赖度一度创纪录达71.8%),实际需求量与国内产量之间的缺口已经达到770万吨。

  “可以说,全球钾盐资源量是很多的,加拿大全境就占了全球53%的资源量。但在中国截然不同,我们是要用约占全球7%的可耕地、只占全球1.6%的钾盐资源量,去养活占全球20%的人口。”中川国际矿业控股有限公司国际部的王峰告诉本报记者。

  2010年,中国的钾肥进口量将大部来自白俄罗斯和加拿大。

  今年1月,中方联合谈判组就2010年中国钾肥进口价格及数量与白俄罗斯钾肥公司(BPC)签署了正式合同,确定钾肥到岸价为350美元/吨,数量为80万吨到120万吨;

  2月,又与加拿大钾肥销售联盟——Canpotex签署了一季度进口35万吨钾肥的协议。据记者了解,Canpotex也正是Potash一直以来向中国出口钾肥的主要渠道。

  Potash网站公告显示,2008年,中国从Canpotex的进口量为100万吨,占2008年中国进口钾肥总量359万吨的约28%。2010年一季度,Canpotex与中化签订的钾肥合同数量为35万吨,按单季推算,今年全年可达140万吨。

  此外,Potash还持有中化集团旗下中化化肥(0297.HK)22%的股份,后者管理着中国钾肥进口的重要份额。

  中川国际的王峰向记者分析认为:“必和必拓对Potash的收购,一来可提高自己的份额,二来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将资源逐步最大化集中在自己手中,从而在国际供求关系中扮演主动调节者的角色。”

  必和必拓CEO高瑞思也已发出信号,能以类似该公司帮助终结铁矿石基准定价的方法,也带领钾肥市场告别协议定价。

  据外电8月27日报道,高瑞思周末将飞往北美,向Potash股东进行游说,让其接受目前的每股130美元报价。

  对于这场大并购,中化集团总经理办公室主任李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强调:“这是全球业内比较大的事件,我们作为国内钾肥行业最大的企业,又与这一公司有着长期合作,所以我们会密切关注。”

  也正因为如此,中国企业出手收购Potash,与必和必拓正面竞争的臆测不断。

  8月27日,一位并购业的资深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此次中国企业直接出手与必和必拓竞购的可能性可以说几乎没有。但如果有财务投资或项目投资的机会,或许中国财团还有可能。”

  该人士告诉记者,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厚朴投资,可能有意牵头一个财团介入。

  8月24日,华尔街日报也曾援引知情人士称,厚朴牵头组成了包括来自加拿大、美国和亚洲的投资者,至少有两家主权财富基金,以及一家对采矿或化肥行业有兴趣的中国战略投资者。

  “这家中国战略投资者有可能是中国化工集团。”上述并购资深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早在2007年,中国化工集团就曾联合美国黑石集团(百仕通)和Fox Paine Management,欲以30亿澳元的价格,收购澳大利亚最大的农业化工企业新农公司(Nufarm),但交易告吹。

  不过一切仍是传言,至今日,中国企业或财团尚无明确动向扮演“白衣骑士”,欲帮助Potash阻击必和必拓。

  另外,Potash在加拿大化肥卡特尔中的合作伙伴Mosaic和Agrium,决定通过定价和营销安排,阻止必和必拓390亿美元收购以维持钾肥定价权。

  而Potash首席执行官比尔·多伊尔则透露:“目前许多第三方企业都向我们发出了收购意向,并前来同我们接洽。这些企业所处的行业各异,几乎涵盖所有领域,我们都对此感到十分惊讶。”

  重蹈铁矿石覆辙?

  像极了铁矿石市场。

  如果说,全球资源争夺是场巨大的博弈,厉害角色如必和必拓,就将是中方在铁矿石、钾肥等多重矿业领域,所要面对的挑战。

  在铁矿石领域,自产矿石不足,一半以上需大量进口,而必和必拓、淡水河谷、力拓这三大家控制着铁矿石海运贸易量的70%以上。

  钾资源也一样。这一资源在全球分布也相对集中,如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德国、以色列、约旦六国产量总和占全球88%,中国年产量占全球1.6%。

  两者同样需要进口谈判,同样存在协议和市场价格的“双轨制”,和存于中国内部的“垄断谋利”。

  王孝峰告诉本报记者:“咱们国家一直都有进行钾肥价格谈判,一开始是中化,后来逐步放开使得中农、中化建等都有了进出口权。而这个话题变得比较敏感,是从2006年左右开始。”

  1993年4月,中化集团获得化肥进口代理经营权,独家代理进口加拿大钾肥产品。是年底,国家又赋予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中阿)化肥进口代理经营权。但后者进口化肥仅限于自用,不得销售。

  其中,中阿公司的氮、磷肥价格都是自己对外谈判,但钾肥由中化代理进口,中化只收代理成本。

  1998年11月,中化钾肥进口的“独大”局面被打破,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简称中农)加入其中,在对俄罗斯、白俄罗斯的钾肥采购中,中化、中农各占40%、60%的比例。其他地区,皆由中化签约。

  至此,全球最大的三个钾肥生产国对华出口,完全被中化、中农二者垄断。

  2002年,进口队伍进一步扩大,中国化工建设总公司(简称中化建)和华垦国际贸易公司(简称华垦)获得化肥进口经营资格。但这二者主要集中在德国、约旦等钾肥产量相对盈余地区,数量少,价格也更高。

  2004年后,应钾肥采购成本持续走高,生产企业直接进口的呼声日益增强,行业协会也上书发改委,要求减少流通环节成本,让大型化肥生产企业拥有自营进口权。

  当年9月,商务部发布公告,中石油天然气集团、山东省鲁北企业集团、山东省鲁西化工、湖北洋丰、辽宁西洋5家企业获得化肥自营进口权。但除中化、中农、中化建、华垦4家进口钾肥可内贸流通,其它家所进钾肥都须生产自用,不得经营销售。

  此外,与铁矿石“痼疾”不同的是,钾肥资源争夺上,中国还面临来自“邻居”的竞争。

  与中国类似,印度的钾肥也完全依赖进口,因此该国也在寻求与加拿大的公司成立合资企业来生产钾肥——而铁矿石方面,印度矿乃是中国现货市场的主力军。

  或许,这场全球钾“战争”仅是开了一个头而已。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