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约翰-迈克尔森:超低利率的高昂代价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11日 16:29  新浪财经

  导读:Imperium Partners集团公司联合创始人之一约翰-迈克尔森(JOHN C. MICHAELSON)8月11日在《华尔街日报》发表署名专栏文章,指出尽管几近于零的超低利率会带来一定的益处,但并不总是足以弥补其产生的负面影响。随着经济复苏,现在是美联储适当上调短期利率的时候了。以下为文章摘译:

  当前,在经济学家、决策者和美联储理事们之间广为流行的一种观点便是认为低至几近于零的短期利率水平能够刺激经济发展,甚至说利率越低,则对经济的帮助越大。然而,在我看来,现在是对这一传统智慧进行重新思考的时候了。事实上,或许过分降低利率恰恰无法刺激经济,反而会减缓复苏速度。没错,零利率的确会带来许多好处,但那些好处并不足以抵消其带来的不良后果。

  首先,美联储所推行的零利率政策意味着储蓄方面的回报几乎可以小到忽略不计。如此一来,消费者支出势必会减少,尤其是那些快要退休的人不得不为安享晚年存更多的钱。退休金计划和信托基金的所有者或经理人,为了履行责任将不得不收缴更高的定期摊缴费用,以公共退休金计划为例,高额的定期摊缴费用无疑会进一步加剧各州及地方的财政危机。

  同时,银行可以通过零利率的借款以及以3%到4%的利率对几乎无任何风险的长期政府债券、联邦担保型债券以及相对无风险投资级债券进行投资获得充足回报。因为没有压力,所以这些银行自然不会拥有足够动力去帮助能够创造就业岗位的中小型企业获得信贷。因为尽管这些企业可能急需贷款并会带来高收益率,但同样具有很大的风险并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当然,诸多因素让美联储和联邦财政部无法直接向银行系统注入大量资金,帮助其恢复到健康发展的水平。因而,美联储所奉行的各种政策的最根本目标就是通过“后门”为银行系统提供旨在帮助银行重组资本的近乎免费的资金。其次,低利率政策的另一主要目的是刺激消费、增加信贷和刺激旨在创造就业的投资。

  但是,现实告诉我们,美联储财富转移的受益人中似乎并没有该机构计划中预定好的那部分个人或企业。过低的利率,让消费者的日常花销越来越少,金融机构也并没有为那些可能会创造就业机会的企业提供更多的贷款;而与此同时,许多公司股东们的腰包却在根本没有投资的前提下越来越鼓,这其中甚至不乏那些偿还了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ARP)贷款以逃脱政府监管的企业。

  确实,一些信誉比较好的或者是“因太大而不能倒闭的”企业可以以非常低的利率从银行借到钱,但是这些企业的新投资并不多。几乎每一位大型企业的首席执行官都会表示说较为便宜的信贷对重要的投资决定所起的作用非常小。相比较而言,逐渐增加的需求和增长前景则更重要一些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美国公司的闲置资金已经接近2万亿美元。

  最令人灰心的是,零利率的支持者通常都是政策失败的见证者。日本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自1990年爆发信贷泡沫以来,日本逐步将银行基准利率降至前所未有的0.25%的低点。然而,如此大的“牺牲”并没能挽救日本经济。日本一步步走进了“失去的十年”。屹今为止,日本政府似乎仍对此无计可施。

  不过,经济学家并没有将日本经济的衰败归罪于低利率,而是认为日本经济之所以会衰退,是因为日本央行没有迅速地下调利率。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Ben Bernanke)曾认真地研究过日本信贷危机,并对经济学家们的结论持认可态度。他从未质疑日本“失去的十年”是否源自零利率。

  当然,美国不是日本!美国经济的回弹力还很强,并仍处于世界经济实体的主导地位。不过,由于经济的缓慢发展加之通过政府借贷完成新一轮刺激支出的压力,美国仍有风险会重蹈日本“失去的十年” 的覆辙。为了避免走进这一怪圈,有效鼓励私营部门需求的增长和刺激生产性贷款,美联储的确应该开始上调短期利率了。

  从公共政策角度来看,提高短期利率就意味着更多的资金将流入那些想要进行能够创造就业岗位的业务投资的借款人手中,如此一来势必会促进消费。从经济复苏角度来看,现金回报的增加将会让美国人对自己国家的经济前景更有信心。

  通过高利率来吸引存款将会迫使银行寻找更广泛的贷款机会。投资者、企业和银行也将减少对表现不佳的资产的忍耐,转而寻找其它经营者来管理这些资产,从而提高资产产能并促进就业增长。

  我们必须承认,提高利率的确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但是,首先,我建议仅仅将短期利率由几近于零提高到一个更加合理的相对较低的水平。其次,现行的政策并没有发挥作用。那么与传统智慧相反,在当前水平上提高短期利率将会增加消费和生产性贷款,促进能够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的投资,并帮助重塑民众的自信心,迎来期待已久的真正的经济复苏。(李婧)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