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庆
美国总统奥巴马7月20日在白宫会见到访的英国新任首相戴维·卡梅伦。
分析人士认为,此次美英领导人会晤,完全是英国首相为了给美国人消消气的外交之旅。仿佛是为了印证这个说法,卡梅伦在会谈后举行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首先对BP提出严厉批评,称自己完全理解当下全美国的愤怒之情,也完全明白BP引发的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对美国环境、渔业和旅游业带来的灾难。
理解的声音刚落,卡梅伦话锋一转,指出一个“强大、稳定”的英国石油公司符合美英两国的共同利益,英国要与奥巴马一起共同善后“漏油门”。和政治捆绑在一起,BP的未来注定充满了戏剧性。
心甘情愿的替罪羊
让美国人耿耿于怀的是,BP的赚钱是建立在一系列事故的基础上的,只不过,以往它都能用钱摆平,这次,漏出的油实在太多了,用成堆的英镑也堵不上。
可恨的,还有BP的应对。其实,从管理上看,BP是一个很有章法的公司,其《BP行为准则》是许多大公司学习的榜样。但遗憾的是,对于最重要的采掘安全,BP却缺乏极有章法的应对。它和奥巴马同样令人诟病的是,事发之初,对形势估计严重不足,行动也显得十分迟缓和乏力。
事实上,BP早就给美国人留下过深刻印象,2005年得克萨斯城炼厂爆炸事故及2006年阿拉斯加州普拉德霍湾油田泄漏事故。而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陆上的安全问题还没有保证,BP却又痴迷起深水钻探,并视自己为最出类拔萃的勘探家。
最招奥巴马恨的,是出事的时机。这边奥巴马刚刚放开近海开采禁令,那边BP就出了天大的事故,眼药上得完美无瑕。无怪乎媒体讽刺说,BP之所以去深水,是因为奥巴马想要它去那里。
从那一刻起,BP成为替罪羊就已不可避免,而且它够肥够大。
对BP来说,不幸的是漏油,更不幸的是落在了美国人的手上。如果换作其他国家,它还多少可能心存一点点侥幸,可以有心情发动一番公关攻势,可以有力气进行讨价还价。但在美国这里,一切都没有意义,因为对方实力太强大,民众太不买账,媒体太不好惹,政府太善于转移视线……
最不幸的,是落在了奥巴马手上。试想一下,如果此时是小布什在位,BP的日子可能还会好过一些,因为小布什与能源集团关系要和睦一些,对出了事的难兄难弟还会习惯性地照应一下,对媒体和舆论多少还有些“钝感力”。
可奥巴马却大不相同。以十分在乎别人看法著称的奥巴马,与媒体打交道也是门儿清,他很清楚地知道漏油会漏掉什么。在表现出短暂的迟钝之后,奥巴马立马展现出他积极堵漏的热情来。先是一趟接一趟地前往现场查看,然后是不断给民众打气,表示困难是暂时的,希望是长远的;死水是一片的,活水是无边无际的。
当然了,最关键的,还是对BP兴师问罪。应该说,漏油伊始,像BP一样,奥巴马并没有想到事情会变得如此不可收拾,对经济损失的预估不足,对政治后果也缺乏深刻认识。可奥巴马毕竟是政治家,很快就意识到,如果不能尽快表现出对美国利益负责任的态度,不能让民众和媒体将注意力转移到“可恶”的BP身上,他和民主党人就会面临相当大的麻烦。
于是乎,奥巴马政府的措辞一次比一次强硬,声嘶力竭地要求BP负全责,并且还要为后遗症买单。在这个过程中,英国政府也被动员起来,其直接后果,就是BP同意用200亿美元建漏油赔偿基金,而其赔偿上限已被美国国会取消。
项庄舞剑,意在联姻?
奥巴马政府对BP痛下狠手,还有一层深意。
其实,在漏油事件变得越发不可收拾之时,有关BP被并购的传言就日益盛行起来。而可能并购BP的力量,大致四股:俄罗斯、中国、美国及阿拉伯。
俄罗斯是第一个要被排除的。尽管俄罗斯近年来向西方伸出了许多橄榄枝,但彼此的猜疑却并没有减少,尤其是英俄之间,关系一直别别扭扭。并且,鉴于俄罗斯一直在打能源战略牌,英国及其身后的美国,是绝对不能接受俄罗斯石油公司通过并购BP成为超级庞然大物的。
中石油们的梦想似乎也比较渺茫。耐人寻味的是,就在中石油和中海油(此前已在美国折戟过)对BP暗送秋波之际,国际能源署却不当不正地提出了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的说法。尽管这一说法遭到中方的驳斥,但目的已经达到,英美的政治家们完全以此来说事了。几年前,中海油已经领教过美国政客说事的能量了。
阿拉伯人看上去要靠谱一些,毕竟沙特等国是英国的长期盟友,但微妙的是欧佩克(OPEC)与英美的关系。在英美等国看来,欧佩克的能量已经很大了,如果再把BP拿下,其“话语权”就太过惊人了。
比较可行的,是BP将其部分资产转归美国公司旗下,比如埃克森美孚或雪佛龙。不仅政治上彼此放心,而且BP本身就有一半的资产属于美国,也比较顺理成章。而正是基于这种可能,媒体尤其是英国媒体开始猜测,奥巴马政府是在有意压低BP的价值,以便让美国买家低价抢购其美国资产。而事实上,在事发后的一段时间里,BP已经将几处优质资产变卖给了美国人。
美国的阳谋再次昭然若揭。通过对BP的穷追不舍,奥巴马政府不仅成功地将注意力转移到BP身上,减轻了民众和媒体对政府事发初期应对不力的指责,也为本国公司追逐BP资产创造了充分条件。
危机再次被美国人处理得像个机会
应该说,BP作为庞然大物,抗挤压能力是很强的,也很难因为这一事故轰然倒地。但问题是,BP有足够资产,却未必有足够的现金流,而善后这一美国历史上最大生态灾难,是需要大量银子的。让BP无可奈何的是,奥巴马政府伙同国会,已经将BP的赔偿金上限取消,这意味着,BP未来将面临真正的赔偿“深水”,且深不可测。
这也正是事情的微妙之处。由于BP需要不断地进行善后和赔付,它就需要大量的现金支付,于是乎,变卖一部分资产,乃至于一定程度地被并购,就成为不得已的选择。
难过之时,BP开始接受起美国式的“爱的教育”来:骂你的人,往往是爱你的人。
按照马基雅维利的说法,狮子般的施压之后,狐狸般的设身处地开始奏效。
美国人悄悄地对他的盟友说,你说,咱BP的资产给俄罗斯人和中国人,能放心吗?
而阿拉伯人,你不怕欧佩克胖得压趴下咱们的看台吗?
还是咱哥俩好呀。你的东西放在我这儿,能有什么不放心的。将来有什么需要,尽管张口。
就这样,危机再次被美国人处理得像个机会,也许还是很大的机会。埃克森们开始偷偷地乐,因为并购BP在此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BP的一些宝贝资产,更像是人家的宝贵闺女一样,追都追不上。而这回,奥巴马政府做媒,国会要彩礼,它们可以乐颠颠地迎娶梦中情人了。
BP却只能日渐消瘦下去了。尽管BP被并购的前景并不十分明朗,一切还没有尘埃落定,但昔日那个丰满、霸气,不乏冒险精神的BP正在急匆匆地走出人们的记忆;尽管英国媒体在苦口婆心地告诫BP用不着“傍大款”,但BP实在是没力气独自承担这海底冒出来的生态、经济、信用和政治灾难了。
跨国婚姻,相当于资产重组,要重组,还不如和价值观相似,有共同斗争经历的“战友”重组。只不过,这一重组,尽管两家比较好接受,但“社会”上的反响会相当大。
让国际社会难以接受的是,如果BP最终和埃克森走到一起,那能量就太过吓人了,其组合绝对比美英军队绑在一起要令人震撼。这也正是这场设计中的“订婚”最大的变数了,对于中国人、俄罗斯人和阿拉伯人乃至更多的看重能源安全和能源话语权的人来说,即便不能和BP喜结连理,也要尽可能避免美英强强联手,一场不见硝烟的战斗就要打响了……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国际问题专家
中国经营报微博:http://t.sina.com.cn/chinabusinessjournal
|
|
|